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清代袁枚曾说:“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意外,而每一次意外,又都能够找到其发生的必然。上面的材-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清代袁枚曾说:“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意外,而每一次意外,又都能够找到其发生的必然。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参考例文:
追车
开学的第一天,爸爸骑着自行车送我去上学。刚出家门,他指着前面的一辆白色公交车对我说:“君,那辆车和我们顺路都是到北站,我们跟它比比谁先到目的地,行不?”还没容我回答,爸爸已骑着车飞快地向前驶去。我开始埋怨爸爸:自行车怎么能赶上汽车?我看你怎么收场? 
路上的车辆很少,我们的目标也很明显,刚开始时,我们与那辆车差了没多远。我暗自庆幸。眼看就要追上了,谁知,车主好像知道我们要和他比赛似的,加大了油门向前奔去。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多久,连影子都没有了。我十分扫兴,以为再也追不上了。可爸爸没有一丝沮丧,反而蹬得更快了。 
过了金钢桥,我又发现了我们的竞争对手,高兴地对爸爸喊:“爸,再快一点呀,我们就要追上那辆车啦!”爸爸冲我笑了笑,继续加速向前蹬。我正在兴头上,满以为这回准能赶上这辆车,可是它却屁股一冒烟,迅速而去,一会儿又不见踪影了。这次我可彻底失望了。我看到爸爸的额头上正冒着汗,就对他说:“爸,我们反正追不上了,你就慢点骑吧。”爸爸没理我的话,还是朝前使劲蹬。一路上我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也没心气再理会那辆公交车了。 
终于到了北站,我和爸爸正准备进校,一辆公交就在离我们十几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啊!”我不禁惊叫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朝那辆公车看去,没错,那辆公交正是我们竞争对手,我有点纳闷 ,它怎么竟比我们晚到站?爸爸却不以为奇,笑着对我说:“我早就知道它会比我们晚到,我说得没错吧!”我疑惑地看着爸爸,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不紧不慢地说:“公交车的速度当然要比自行车快得多,可是它在途中要停下来好多次,因为每到一站都会有乘客上下车,而我们却没有停下来,是一直在前进,最后,我们当然能超过它。孩子,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呀,不怕慢,就怕站,以后可要记住!” 
听了爸爸的话,我豁然开朗,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是啊,不怕慢,就怕站,凭着这种毅力和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就会信心百倍地迈出坚实的每一步。”


试题分析: “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透过这一名言,不难发现,所有的“意外”,都有其发生的“必然”。因此,在具体构思立意时,就需要寻找必然与意外的事件,并探讨其中的关系。比如运动会上经常出现的黑马是观众的意料之外,但选手付出心血却让这一结果成为必然。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清代袁枚曾说:“出人意外者..”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