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来国王御览一番。国王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国最漂亮的庭园。”国王一边赞-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来国王御览一番。
国王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国最漂亮的庭园。”
国王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
建筑师听后,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
国王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
读了这则材料你的感想是什么,请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融入集体才和谐完美
一块显眼的石头、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只有移走它,庭园才完美。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以自我我为中心,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那么他就是一个奇葩,早晚会被“移走”,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种和谐之美,享受到和谐的力量,才更能成就一番事业。
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干不了。就像是种树,单单种下一棵树不仅成不了风景,而且还会被大风摧毁,但如果把这棵树种入广袤的树林中,那么它将和树林中所有的树木一起创造无穷大的价值,气候也可以因此而得到改善。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如果无论多么标新立异地存在,他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不仅难以有所成就,而且会使整个集体不再和谐,进而影响大局。但如果一个人融入了集体,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局面,就具备了个人所无法具备的能量,甚至有了改变整个社会的力量。
据资料调查,30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团队合作的只占10%,而现在,团队合作取得成就的比例已达到60%,说明团队合作的方式已被人们所接受,而且实践证明团队合作比个人获得成功的机率更高。毫无疑问,这些成功合作的团队都是和谐的团队,如果这些团队中有人只注重自我的表现而忽略合作,那无论如何也是拿不到奖项的,而团队合作比个人获得成功的机率更高,这也说明融入集体才和谐完美。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有一个特殊的团队——唐山13位农民,无论是南方冰灾,还是汶川地震他们都处在抗灾第一线。宋志永就是其中之一,当他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但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挽救不了任何人的,于是他又找来了其他12个和他一样拥有爱心的农民兄弟,组成一支小分队,在北川灾后的3天里共救出25名幸存者,而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甚至有些人主动加入了他们的爱心小分队。爱心小分队这些人,他们因为拥有爱心而聚到一起,他们每个人也正是因为融入了这个团队而获得了强大的力量。
有句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相处和谐了,邻里之间便会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但这样想一下,倘若邻里之间各自只想着自己生活得舒服,不管别人的感受,恐怕有的只是小事上的纠纷吧。所以说,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邻里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融入其中,形成一种和谐相处的氛围,才会有完美的邻里关系,换句话说,也只有构建了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才会相互信任,社会才会进步、发展。
一木入林,森林就可以改善气候。一人融入集体,万众一心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做很多个人做不到或做不成的事情。建设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朋友,让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做一颗优良大树,为整个社会形成和谐完美的浓荫贡献力量吧。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可以用“关键把握法”来分析,关键句就是建筑师的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团体生活中,力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之时,可曾想过,这正是破坏和谐之美的行径。这个材料谈和谐,谈个体与团体的关系,不能以个人为中心,要摆正个人的位置,把自己当作集体中的一员,融于团体。
如有相反立意,鼓励人们“创新”“标新立异”等,应视为偏题。
文体上看,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编故事,议论文要论点鲜明,论据恰当,论述有力;记叙文要注意使用细节描写,以情感人,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善长的文体来写。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