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有人说:“前行的路上,随处风景,请即时驻足。”有人说结果更重要,有人说过程更重要。请根据材料内容-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有人说:“前行的路上,随处风景,请即时驻足。”
有人说结果更重要,有人说过程更重要。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③标题自拟;④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参考例文:  
欣赏身边的风景
一草、一树、一山、一小溪、一片白云。一亭阁、一楼房、一社区。一段乐曲、一支歌、一句问候、一杯清茶、一壶浊酒……
一个人、一个站在桥上的人、一个站在凉台看桥及桥上人的人;一个人、一个失学儿童、一个慷慨解囊呈现爱心的人;一个人、一个陷入困境的人、一个拨云见日指引航向的人……一点一滴都有独一无二的情怀,一草一木都是灯火阑珊处的极致。
杭州的千岛湖、青岛的崂山、北京的长城、西藏的布达拉宫……处处美不胜收。游千山揽万水固然好,但对于很多人那只是遥不可及时的梦。况且即使身临其境,却难耐喧嚣背后的漂浮和寂寥,没有根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想起故土,想起家,归心似箭心难留。 远方的风景虽好,但只是生活的一个点缀,一顿久违的大餐,一次意外的艳遇,即不可常得,又不可久留。 远处的风景不属于自己,存在着许多未曾预料的细节,初衷和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不久的一切恍如昨天,沉醉的苦痛侵袭着胸腔和肋骨,更深的是心灵深处的印痕。反复咀嚼着它的味道,不去问为什么,也没有为什么,终于明白该做的是什么。
“百米之台,起于垒土”,珍惜身边的风景,抓住每一次机会,一步一个脚印,阶梯就有可能延伸到远方的梦和风景。 欣赏的过程既要耐住风景表面简单、重复继而又复杂、枯燥的单调,又要感知蕴藏其中的可摸可触可感的真水无香的风景。
身边的风景看的熟了,更能品出其中的真味。切莫一味的在意远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珍宝。也许我注定是井底之蛙,对于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来说,大学问得不来,远处的水解不了我的渴,能有机会跳到井台上看到更广阔一些的天空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渺小的愿望得到满足就给我带来发自内心的快慰。正如生活。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不知不觉的掏瘪你的腰包,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享受,风景就变了味道。欣赏并不一定拥有,全面欣赏,有选择的购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风景才会依然美丽。 朋友的情谊真诚绵远,常常使人身不由己、乐不思蜀、通宵达旦、歌舞升平、伤肝伤肺、在所不惜。恰倒好处、适可而止,朋友就是晴天遮阳、雨天挡雨盛开在各个角落的花伞,朋友就是永远靓丽的风景。
回到家里,脱下高跟鞋,卸下面妆,穿上宽松肥大的睡衣,什么都不想,坐在沙发上,痴痴的看着花开,闻着花香,听着花落,家的感觉真好,像花一样,这样的片刻值千金呀! 一切都是匆匆。有的风景长长久久,有的风景稍纵即逝,只有不失时机的珍惜,只有不遗余力的呵护,这一切才会在现实和回忆中成为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千山有水千山月,万里无云万里空。”远和近、得和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身边最近的风景、最真实的自我。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抓住最后的评论:有人说结果更重要,有人说过程更重要。材料中两句话的所蕴含的哲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强调的结果的重要,“前行的路上,随处风景,请即时驻足”强调的过程的重要。论述时可侧重其中一方,也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