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共40分)2013年央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共160名初中生展开了角逐。考查的汉字既有“下巴-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共40分)
2013年央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共160名初中生展开了角逐。考查的汉字既有“下巴颏儿”等日常生活用语,也有“醪糟”等专有名词;既有“纵横捭阖”等成语典故,又有“捯饬”等方言俚语。最终,杭州外国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擅长数理化的陆佳蕾猜写出了“婉娈”一词,夺得个人第一名。
这段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汉字听写大会之我见
当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科学的时候,我发现人们的生活逐渐被各种科技产品所代替:出门不用走路,有摩托车、汽车等;做饭不用烧柴,有煤气、天然气等;汉字不认识可以上网查……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原本熟稔的本土文化却在慢慢淡出视线,直至消失殆尽。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发明,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由此而诞生的书法也千变万化,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伴随古老的中国走至今天,直至演变成中国符号。但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慢慢在我们的生活中退化。中国引以为豪的书法慢慢丢失。
电脑是汉字的最大杀手。以前,我们不懂的字词,我们可以查字典,然后用手书写,以增强记忆;跟远方的亲朋好友交流,要用书信的方式;写书写论文等都是用笔书写。可是,电脑的普及,这一切全都变了,所有的用笔书写的东西全都可以在键盘上代替。汉字,你还会多少?
最近,央视开播了一档以听写汉字为主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档节目里,主持人报的这么多字词,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写下来?我看没几个!许多人在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也跟着参赛选手一起写,但是却屡屡被拦住!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字都不能正确书写,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有什么颜面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整天上网,做什么事都依赖网络!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全都被束之高阁!而外国人却在狂热地学习着它们,有很多人比我们写得好得多!我们难道不为之汗颜?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一个中国人,汉字书写不该丢失!不要等到中国文化在异国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却丢失了自己!
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不知何时,当我们听到某些典故时竟觉耳生;不知何时,提笔忘字成为经常发生的事;不知何时,我们对于汉字的了解竟不如对外语的了解深刻……
我想,这些现象的确是科技化和国际化时代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弊端。然而,你是否想过,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其实是文化危机的开端,这会让我们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而丢失了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幸好,人们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举办“汉字听写大会”就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措施。这一节目确实唤起了一些人对于母语的再度关注。网上有许多人自省“许多字都无从下笔,水平还不如小学生”!更有人叹息“自己的汉字储备量远远小于英语”。我认为,这一活动及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更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能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汉字的书写被越来越少的人掌握,人们都只会麻木地敲打键盘,那我们最终只会被越来越大的电子科技黑洞吞噬。缺少对文化的情感,只是冰冷的机器人而已。
其实,作为高三生的我们是幸运的,每天都能与汉字打交道。在每次书写汉字的时候我都仿佛是在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对话,更惊叹于它那精致的构造与无可比拟的协调。比起打字,我更喜爱书写,感觉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奇妙的体验,这可能就是作为炎黄子孙骨子里所流淌的中华民族的血液与中华文化产生的碰撞吧。它能使我产生巨大的共鸣,更能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所以,我们更要珍惜与汉字、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时光,更要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复兴的重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我却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一股新鲜劲儿才去关注。如果是那样,这个节目也只会像那些综艺节目一样,随时间流逝被人们逐渐淡忘。我希望这个节目能真正引起大家对现存的文化危机的重视,少在电脑前紧盯屏幕和机械地敲打文字。我们更需要的是拿起笔,静下心来,找回书写汉字带给我们的感受,找回作为炎黄子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文化的复兴需要你我的努力,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的社会关注,构思时,可从原因、启发与思考、该节目的目的等方面分析,重视母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要全面发展;莫只注重功利性,要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共40分)2013年央视首届“中国汉字听..”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