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乏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材-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乏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拐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把微笑作为名片
清脆的啼叫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那是鸟儿的名片;温暖的斜晖洒向复苏的万物,那是太阳的名片;晶莹的露珠滋润干涸的土壤,那是小草的名片。自然界的万物都懂得友好亲善,我们为什么不把微笑作为名片,既展示自己,又亲善他人呢?
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早晨上学上班,个个睡眼惺松,碰到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都投以友好的微笑,你会发现对方的脸上也有了变化,这是你的微笑得到了回应。这时,难道你不觉得周围的一切,顿时都变得亲切生动了吗?微笑是护肤露,把它抹在脸上,我们将愈加美丽;微笑是心底的一脉灵泉,它使我们的内心丰盈而深情。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你对自我的虔诚和笃信,是你对他人的挚爱和尊重。摆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挥别生活中的窒闷和铅压,真诚地微笑,善意地微笑,透溢出人格的亮色,一展生命中灿烂的光泽,我们的心儿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
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蒙娜丽莎的微笑,令多少人都为之沉醉?我们可以用微笑拯救人们冷漠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微笑挽回充满欢声笑语的清晨。清晨的微笑如一汪清泉,可以滋润寂寞的心灵;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封闭的心扉;如一米阳光,虽然短暂却可以温暖人心。
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和谐。婴儿脸上的微笑,如初开的朝阳;少年脸上的微笑,如盛开的莲花;成人脸上的微笑,如含蓄的玫瑰;老人脸上的微笑,如露蕊的秋菊。每个人脸上都有微笑,世界就是一个阳光普照的花园,无论何时,都会充满生机,充满温暖,充满活力,而你,就是那其中美丽的一朵。
一点星火,可以振奋一片荒原;一腔热血,可以熔化一口铡刀;一篇美文,可以感化一颗心灵;一丝信心,可以燃烧一片希望;一个微笑,可以唤醒孤寂的心灵。
把微笑作为你的名片,为你,为大家,为社会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为建设和谐世界的大花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力量!把微笑作为你的名片,无论你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失败的谷底;无论你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无论你为过错而痛悔,还是为忽略而失落……一切的悲愁都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抹,那么你的眼前将风光无限,天高海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并且材料中没有主旨句,审题难度比有主旨句或提示语的单则材料更大一些。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
题干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材料的含义是什么呢?
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笑容缺失”,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转换成话题,可以是“笑容缺失”或“微笑”。
如果题干中加上一句以“‘笑容缺失’或‘微笑’为话题”,你还会慌乱吗?
实战中存在着如下几种偏题错误:一是以“表情”或“笑”为话题,范围过大。“表情”有喜悦,有悲伤,有愤怒,有惊讶,有恐惧,有严肃,有轻松……三则材料显然只说了代表乐观、喜悦、轻松的“笑容”:“笑”有大笑、微笑、苦笑、傻笑、憨笑、假笑、赔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皮笑肉不笑……三则材料却只说了微笑。
二是以“职业微笑”为话题,范围过小。有些考生论说微笑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抨击干部、售票员、护士、教师等对群众、对乘客、对病人、对学生冷若冰霜、缺少热情的现象。其实三则材料不是从职业的角度来说笑容缺失的,而是说公共场合人们缺少微笑让人感到压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
思路点拨:当材料作文被转化成话题作文后,相信大家写起来就轻车熟路了。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话题通过发问开拓思路:微笑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微笑缺失有什么危害?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绽开如花的笑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展开,都可以写成一篇紧扣材料含义的作文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材料..”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