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折腾

折腾

作者:戴定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6343923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08-08-0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中国人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命运,其出生与终结皆不由自己做主。记得有一年,我十四岁的女儿就曾批评我“总爱做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她认为顺其自然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安适的生活。她十四岁的智慧强于我四十岁的智慧。比如我一九八一年参加高考,成绩下来了,要填志愿。这比进考场更要水平,也更关乎你的未来。我的父亲要我填中山大学,我就填了。虽然我从小就与父亲对立,这件事却听了他的。因为除了清华、北大,我不知道中国还有一些什么大学。填完志愿,一家人就去饭馆庆贺。没想到会因一件小事与父亲争执起来,他顺手就抄起一只碗向我砸过来。我怒火中烧,冲出了饭馆。我的**个决定就是不报中山大学了,因为这位狂暴的父亲就是中山大学毕业的。不报中山大学报什么学校呢?正巧饭馆外面贴了一张地质学院的招生简章,我就填了地质学院,结果就被录取了。我此前从来不知有这么一所学校,对于地质专业更是一无所知。我就因为这么一个偶然的原因上了这所几乎让我神经分裂的大学,差一点不能毕业,毅然决然地成了一个坏学生和漂泊者,还认识了我后来的妻子,有了现在的女儿,去了新疆,写了近十年的诗。
  唉,如果填志愿那天不去那家饭馆,如果吃饭的时候不与父亲起那场冲突,我就会进另一所学校,认识另一个女人,学另一个专业,生另外一个孩子,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重大事情被偶然事件决定的例子还很多。我后来常对人讲,凡大事几乎全不能由自己做主。比如一个人是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聪明还是愚蠢,是美还是丑,是高还是矮……这些重要的事都不由自己。包括现在走出门会不会被车撞死,是被一辆奔驰车还是被一辆三轮车撞死,也由不得自己。但人们却经常扬言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岂不可笑?我们虽然明白这些道理,却还是忍不住去探究必然的、有规律的事物,像那些有学问的人一样自欺。因为不自欺,我们活着就更没意义。我写这些文字也是为了自欺,或者说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实际上,一个人死了或活着,发达或落魄,都会被一阵风吹走,即使境遇与心态多么不同,命运却惊人的相似。
  我女儿批评我爱做不能控制的事,是指我天性中喜欢冒险和出人头地。我愿意做超越自己及挑战极限的事。人其实都有一定的超越能力,爱因斯坦说:“对着天上的星星瞄准,总比对着树上的鸟瞄准要打得高。”这句话影响了我很多年。但我女儿会说:“对着天上的星星瞄准,*后一定连一只鸟都打不着。”她这一代人会去看星星,也喜欢星星,但绝不会去“对着天上的星星瞄准”。因此,说到控制,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可控的,什么是不可控的。这需要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但人的命运总在重复,一千年前曾有的愚行人们会继续做,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却得不到传承。比如老子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包含了很深的智慧。人活着要知道自己的本份,明白做事的顺序。一件事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其结果将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就像打牌的高手,即便摸了一手臭牌,若懂得出牌的时机与顺序,也常常会赢。我曾对我女儿说:“女孩子*重要的事是快乐。”这与我的老师对我说:“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没有解放,台湾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完全不同。相比我的老师而言,我更知道自己的本份与做事的顺序。但我女儿比我更知道自己的本份,因为我的另一个观点就遭到了她的批评。我说:“男人*重要的是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就会有权力,因为有权力就会有影响力,因为有影响力就会有地位。”她反驳说:“人就不应该有影响力。”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到我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我回答说:“对人及社会有所影响。”这个观点一直不被我女儿所接受。我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功利主义的,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英雄末路会是这种观点的必然结果。所以,我女儿说:“你一生都会很孤独,很苦。”她信奉快乐原则。她还说,快乐不仅是一种心情,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能力。所以,提高快乐的能力应该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果每个人快乐的能力都提高了,人类就会很美好。所以,在这里,或者说,在我苦难的人生过了一半时,我也想探究一下快乐原则。我尝够了辛酸苦辣,也想尝尝甜的滋味。说到底,我虽然宿命,却还想继续有滋有味儿地活着……
  04.外婆家的亲人们
  饥饿或馋
  一九六○、六一、六二年,被中国人称做苦日子,官方称做三年自然灾害。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的中国人命运的起点。据资料记载,这三年中国饿死了三千万人,超过了八年抗战的死亡人数。我一位朋友的小孩有次曾放出狂言,说即便他当国家主席,中国也不会饿死那么多人。我没法设想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当国家主席中国会怎样,我更没法理解那三年竟会饿死三千万人( 平均一天饿死三百人,那是怎样的死亡的加速度? )。我庆幸自己生于一九六四年,苦日子刚过,我就到了世上。我吃奶、红薯藤、南瓜和不多的米饭长大,这与我姐姐吃观音土和树叶长大不同。我的一位女友,是一九六八年生人,曾给我描述过她优越的童年生活:“我是喝牛奶长大的!”她骄傲地说。我则到了十六岁才**次见到火车,初中二年级才知道世界上有啤酒和冰淇淋。但我对饥饿的体验不是亲身的,我的与饥饿相关的知识和感受大多来自外婆和母亲的口述。比如,我的姨奶奶和舅妈就是饿死的,我母亲的身上经常一按就是一个坑。小时候听得*多的故事是饿死人的故事。唐家山有一个专埋死人的地方,叫九狮岭,以埋打死的和饿死的人为*多。重庆沙坪坝有一块墓地,埋的都是武斗中死去的红卫兵,其中一个墓*大,埋了十六个人;南京有纪念抗日战争死难同胞的纪念碑;唐山有纪念一九七六年地震时死难同胞的纪念碑。还有各地的烈士陵园,是用来纪念、凭吊先烈的,也常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常想,如果研究一下各种死亡,就会发现:战死的人可以当英雄,地震死的可以叫遇难,武斗死的可以叫活该,病死的可以让人哭,叫不幸病逝。饿死呢,可真不好说了,总不能叫遇难或不幸饿死吧。如果一个人饿死了,我们说他懒,活该,三千万人饿死呢?瑞典的奈丽 ? 萨克斯以写死亡及犹太人在集中营中的苦难而出名,还得了诺贝尔奖。如果她活着,我很想请教她,三千万人饿死该怎样写?在我看来,饿死是所有死亡中*无力的。饿死可以叫做冤死,或者叫无法说清楚的死。但饿死的人会说一句心里话,叫:我不想死呀!如果三千万饿死的人都说:我不想死呀!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继续安心地活着吗?所以,我常想,得赶紧给饿死的人找个说法,也修个纪念碑什么的。但这想法我一直不敢正式提出来。我如果提了,别人一定认为我是吃饱了撑的。一个吃饱了饭的人,去操心饿死的人,还真有点不合时宜。好在历史有一种强大的能力,就是能把它认为不宜于记住的事删除掉。但我心里依然想,如果真有人为饿死的三千万人立碑,我一定会对这人给予莫大的尊重。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所谓的饥饿,所以我要说的与其说是饥饿,不如说是馋。但馋也可以称做是比饥饿稍高级一点的形式。我举一个例子来说馋。有一次,小朋友们在一起讨论:毛主席每天都吃什么?大家举了很多例子,*后我说:毛主席肯定每天都吃炒豆子!我这样想并这样说了,是因为我自己*想吃炒豆子。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小说 社会

在线阅读

上一篇:白话聊斋--书香门第丛书     下一篇:女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