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空间运动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建筑中的空间运动

建筑中的空间运动

作者:徐守珩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11482307

定价:59.8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中的空间运动 本书特色

  人们对于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认知和表达,经历了“分化”、“解放”和“扩张”三个阶段,在对这些阶段深度发问和剖析的过程中,发现多学科的交叉,及其对建筑中潜伏的空间运动现象的发掘,推动了一场全新的思维方式的变革。本书从空间链、时间性、四维空间、空间意象、空间图式、空间组织、空间结构、关系场、空间约束力和模糊界面等10个层面出发,强调生命对空间秩序的多向度体验。本书主要供建筑院校的学生、从事相关内容教学的教师、从事建筑、规划及景观等相关行业的工程人员、城市经营与管理者,以及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建筑中的空间运动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怎样的建筑书?   它是基于东西方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而形成的全新学术成果;是契合信息化时代与后现代文化特性而构拟的多元意识审美;是经由前瞻性视点和颠覆性思维而梳理的当代前卫思想;是透过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而还原的复杂现实。   它能够让人们在细微之间,观察事件,体验空间和感知运动中的潜在秩序;它在打破传统建筑学观念对青年学生和建筑师思维束缚的同时,也将实实在在地推动一场全新的思维方式的变革。   本书读者主要为建筑院校师生,建筑设计相关人员,建筑与城市文化研究者。

建筑中的空间运动 目录

前 言
导 论
**章|空间概念的扩展与空间运动
**节 西方传统建筑内向空间的分化
古埃及与古希腊时期的静态化空间
古罗马建筑空间中的支配性秩序
拜占庭及罗马风建筑空间的纵向延伸
哥特建筑由内而外的空间界定和路径
文艺复兴时期的匀质空间
巴洛克时期空间的动态倾向
第二节 从启蒙运动到解构的空间跨越
启蒙运动时期对自由空间的设想
包豪斯精神与现代理性空间
多米诺体系与机械秩序
后现代主义的空间隐喻与象征性
发生在“间隙的边缘”的对峙
空间、运动和事件
第三节 虚拟空间的真实扩张
信息化“病毒”对物理空间的侵占
“超文本”叙事下的建筑与空间
虚拟空间与浸入式体验
真实与虚拟的界限
建筑概念的分离和弱化
建筑的“非物质性”
第四节 空间失语与伦理相悖
反观暴力的“几何决定论”
理性崇拜与情感悬置
离奇的“空难”与人性的错位
空间解构与不在场的焦虑
虚拟空间反照现实病态
前所未有的“快节奏”与“空间压缩”
第二章|空间运动的理论基础
**节 西方相关学科的交叉
格式塔心理学的心物场与同型论
拓扑心理学与心理生活空间
行为建筑学与交互空间
认知地图概念与城市意象
建筑现象学中的脉络与“存在空间”
第二节 东方传统哲学思想的会合——儒道篇
理性的焦虑与东方传统思想的回归
“天人合一”与空间势态的取象比类
“道法自然”与空间的适性
“有无”与“虚静”中的空间意蕴
“反者道之动”——朴素的有机运动观念
第三节 东方传统哲学思想的会合——禅宗篇
  内在心性与生命自觉
简朴的信奉与非二元对立
“物我一如”与境界论
禅定、禅修与空间体认
在日常生活中寻求超越
第三章|空间运动有机理论的系统假设
**节 空间是有机容器
从“居住的机器”到有机空间的过渡
新陈代谢与共生思想
空间运动有机体系及有机特性
强烈的向心性对情感的孕育
用身体的语言陈述空间
第二节 知觉下的空间运动
知觉感知的动力与空间体验111 
 空间暗示与潜意识导向
意识等级与空间层次
“空间运动”的定义
“空间运动”的构成要素及特性
第三节 引导性概念——“空间链”
“空间链”的基本定义与特性
“空间链”的超链接概念及样式126 
 与生态系统的类比
广义空间链对比有机疏散理论130 
 狭义空间链与“锚固”学说
第四节 时间性与四维空间
时间对身前空间的穿越
模糊的起源与开放历史的冒险
空间运动的共时性
四维空间的分解与连续生成
在过程中感受
第五节 空间意象和图式
空间意象的回归与并置
非线性语境与空间情节
多场景构图与空间投射
空间图式与类型学
局部与整体
第六节 空间运动的组织与结构
空间运动中的非惰性组织模式
动态暗示的活跃机能
内在结构逻辑的一致性
空间运动的泛秩序法则
冗余空间
第七节 关系场与空间约束力
空间事件的随机与自相关
蕴含在矛盾之中的微妙自由
介于沉着与诱惑之间的关系场
原生性的空间约束力
耗散理论与临界状态
第八节 空间失焦与模糊界面
空间异化、失焦与失真
不确定性与大都会文化
空间渗透与原型消失
模糊界面与暧昧空间的互动
去重量感
第四章|空间运动的指向和意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建筑 建筑科学 通论/工具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