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生态建设驱动科技支撑的理论及实践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安徽生态建设驱动科技支撑的理论及实践

安徽生态建设驱动科技支撑的理论及实践

作者:彭镇华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3874840

定价:98.0

出版时间:2014-06-01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安徽生态建设驱动科技支撑的理论及实践 本书特色

  彭镇华、黄成林编写的《安徽生态建设驱动科技支撑的理论及实践(精)》是以安徽省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安徽省5大典型区域——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沿江丘陵区、江淮丘陵区、淮北平原区生态建设驱动体系、驱动因子筛选、生态驱动模式构建及其技术支撑体系,确立生态建设的优先领域。 本书是安徽农业大学和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研究的成果,是多位作者共同努力和集体劳动的结晶。

安徽生态建设驱动科技支撑的理论及实践 目录

前言引言**节 概述第二节 生态建设驱动类型及方式  一、自然主导驱动型生态建设  二、经济主导驱动型生态建设  三、社会主导驱动型生态建设  四、文化主导驱动型生态建设**章 安徽省生态建设概述  **节 安徽省生态建设历史及现状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二、生态经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三、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安徽省典型区域生态现状    一、皖南山区    二、大别山区    三、沿江丘陵区    四、江淮丘陵区(含皖东丘陵)    五、淮北平原区第二章 生态建设驱动框架创新体系  **节 我国的生态建设驱动体系  第二节 安徽省的生态建设驱动体系    一、概述    二、生态建设驱动体系    三、实施方法    四、优先领域集成技术  第三节 安徽省生态建设的保障    一、规划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经济保障    四、技术保障  第四节 安徽省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    二、明确资源产权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和补偿标准    四、加强教育培训第三章 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节 概述  第二节 退耕还林技术模式    一、经果林模式-    二、生态林模式-    三、复合模式.  第三节 退耕还林的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社会效益.第四章 安徽省封山育林工程建设  **节 概述  第二节 封山育林模式    一、全封模式.    二、半封模式.    三、轮封模式  第三节 封山育林方式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生态效益    三、社会效益第五章 安徽省不同主导驱动因子的生态驱动模式及其应用  **节 驱动力分析    一、退耕还林驱动力分析    二、退耕还林驱动力机制模型  第二节 驱动因子筛选    一、自然因子    二、经济因子    三衬会因子    四、文化因子  第三节 生态驱动模式及其应用    一、生态脆弱地带生态驱动模式    二、生态文化驱动模式    三、生态经济驱动模式  第四节 驱动力及生态建设的调控机理    一、自然驱动    二、社会驱动    三、经济驱动    四、文化驱动  第五节 生态建设优先领域    一、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的方法    二、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第六章 安徽省生态建设科技技术支撑  **节 经果林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撑    一、水果模式    二、干果模式    三、木本油料模式    四、木本蔬菜模式    五、饮品模式  第二节 生态林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撑    一、杨树生态林模式    二、枫香生态林模式    三、马尾松生态林模式    四、杉木生态林模式  第三节 复合模式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撑    一、林药模式    二、果茶模式(板栗、茶模式)  第四节 封山育林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撑    一、封山育林模式的应用    二、封山育林技术模式    三、封山育林驱动力及其效果参考文献 安徽生态建设驱动科技支撑的理论及实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环境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