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转化医学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II)-第2版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转化医学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II)-第2版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转化医学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II)-第2版

作者:肖小河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432629

定价:188.0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转化医学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II)-第2版 本书特色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是中医药临床处方遣药的重要依据, 也是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近年来, 肖小河研究员及其领衔的课题组, 首次从能量代谢和热力学角度对中药寒热药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 创新性地提出并初步论证“中医药热力学观” (thermodynamic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的药性研究假说, 构建了两套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检测的中药药性寒热表征方法———冷热板差示法和微量量热法, 系统地考察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热) 变化即热活性及其不同寒热药性中药的干预效果, 结合循证医学分析, 科学揭示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性以及“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的优效性和科学性, 为客观审视和研究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中药药性理论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方法。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转化医学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II)-第2版 内容简介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可供从事中医药基础研究及相关学科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转化医学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II)-第2版 目录

目 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前言
**篇 总 论
**章 中药药性的基本涵义及研究意义 3
**节 中药药性基本涵义概述 3
第二节 中药药性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4
第二章 中药寒热药性的研究进展 6
**节 中药药性文献的信息挖掘 6
第二节 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研究概况 7
第三节 中药药性的临床研究概况 9
第四节 近年来药性研究的新观点新学说 11
第五节 中药药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4
第三章 中医药热力学观的提出及要义 21
**节 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的关联分析 21
第二节 中医药热力学观的基本涵义 24
第四章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思路和方法 26
**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基本模式 26
第二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基本策略 27
第三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29
第二篇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第五章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研制 37
**节 冷热板示差法原理与仪器设计 37
第二节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方法学考察 41
第六章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不同“寒热” 模型的寒热属性考察 47
**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寒热“体质” 模型的寒热属性考察 47
第二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肾阳虚和肾阴虚模型寒热属性考察 53
第三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胃寒证和胃热证模型寒热属性考察 59
第七章 不同寒热中药对正常动物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 67
**节 基于正常动物的大黄和附子温度趋向性差异考察 67
第二节 基于正常动物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温度趋向性差异考察 72
第三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附子无干姜不热” 的温度趋向性差异考察 76
第四节 基于正常动物附子不同炮制品与干姜配伍的寒热属性差异考察 82
第八章 不同寒热中药对模型动物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 91
**节 基于体质动物模型的红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91
第二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生晒参和参花药性寒热差异考察 95
第三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00
第四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属性差异考察 106
第五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左金丸及其类方寒热属性差异评价 114
第六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属性评价 120
第七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姜不同炮制品配伍寒热属性评价 127
第八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附子与干姜不同层次配伍寒热属性研究 132
第九节 基于胃寒/胃热模型的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差异评价 142
第九章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药性寒热差异研究小结 152
附: 冷热饮示差法 155
第三篇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中药药性寒热差异表征
第十章 微量量热法简介 159
**节 微量量热法检测原理 159
第二节 微量量热法的方法学考察 162
第十一章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不同中药药性寒热差异考察 165
**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人参叶和人参花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65
第二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人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69
第三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角甲类动物药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73
第四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差异考察 177
第五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属性差异考察 180
第六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黄连及其主要组分配伍研究 183
第七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差异考察 189
第八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附子与姜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寒热差异评价 193
第九节 基于微量量热法附子、干姜不同配伍层次组合的寒热考察 198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医学 药学 药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