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

作者:张涛[等]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030644848

定价:168.0

出版时间:2020-03-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 本书特色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综述了脉红螺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物学特点、生态学习性和增养殖产业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脉红螺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特征,摄食、交配、产卵、潜沙和残食等行为学特征,幼虫孵化与发育规律,幼虫变态调控机制,以及脉红螺苗种繁育与增养殖技术,可为脉红螺增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综述了脉红螺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物学特点、生态学习性和增养殖产业研究现状, 系统阐述了脉红螺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特征, 摄食、交配、产卵、潜沙和残食等行为学特征, 幼虫孵化与发育规律, 幼虫变态调控机制, 以及脉红螺苗种繁育与增养殖技术, 可为脉红螺增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 目录

目录**章 绪论 1**节 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 1第二节 外部形态 3第三节 内部结构 4一、循环系统 4二、神经系统 7三、消化系统 9四、生殖系统 10第四节 生态习性 12一、温度 12二、食物 12三、盐度 13四、天敌 14第五节 养殖现状 15一、养殖技术现状 15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15三、产业发展意见 16主要参考文献 17第二章 脉红螺遗传多样性 20**节 基于形态学和线粒体基因的多样性特征 20一、3种壳口颜色脉红螺的形态学特征 20二、3种壳口颜色脉红螺的线粒体基因的多样性特征 25第二节 基于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群体遗传特征 28一、脉红螺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筛选 28二、群体遗传特征 30主要参考文献 37第三章 脉红螺的行为特征 39**节 摄食行为 39一、摄食选择性及其对摄食量的影响 39二、温度、规格对摄食量的影响 42三、脉红螺感知食物行为 44四、不同饵料对脉红螺稚螺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48五、温度、交配对脉红螺摄食量、摄食周期与摄食节律的影响 50六、脉红螺对3种双壳贝类的捕食行为机制 58第二节 交配行为 64一、温度对交配的影响 65二、交配行为特征 66三、野生脉红螺多重父系关系 68四、多次交配行为与精子竞争 69第三节 繁殖行为 91一、产卵数量 91二、产卵聚集行为 91三、卵袋差异 92第四节 潜沙行为 93一、脉红螺规格对潜沙的影响 93二、水温对潜沙的影响 94三、底质对潜沙的影响 95第五节 稚螺残食行为 96一、脉红螺稚螺的残食行为概述 97二、饥饿对不同规格脉红螺残食的影响 100三、不同密度对脉红螺稚螺残食的影响 102四、减少脉红螺稚螺残食的方法 102主要参考文献 103第四章 脉红螺生长发育 108**节 脉红螺膜内幼体发育与孵化 108一、幼体发育与形态分期 108二、温度对幼体孵化的影响 110三、盐度对幼体孵化的影响 114第二节 脉红螺浮游幼体发育 117一、脉红螺早期发育形态 117二、温度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三、盐度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四、饵料种类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26五、密度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28主要参考文献 130第五章 脉红螺附着变态 134**节 附着变态的时机和标志 134第二节 饵料、光照与附着基的选择 136一、饵料与光照的选择 136二、附着基的选择 137第三节 脉红螺附着变态分子调控机制 140一、脉红螺早期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建库 140二、脉红螺附着变态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特征 149三、脉红螺附着变态过程中蛋白质组响应特征 156四、脉红螺附着变态过程中代谢组响应特征 165主要参考文献 171第六章 苗种繁育与增养殖技术 177**节 脉红螺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77一、亲螺 177二、孵化 177三、幼体培育及采苗 178四、中间培育 178五、商品苗 178第二节 脉红螺增养殖技术规范 179一、浅海筏式养殖 179二、滩涂围网养殖 179三、人工鱼礁区增养殖 180四、应急处置 181第三节 莱州湾海洋牧场脉红螺承载力评估 181一、脉红螺承载力评估方法——EwE模型 181二、基于EwE模型的莱州湾海洋牧场脉红螺承载力评估 185主要参考文献 193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

农业/林业 水产、渔业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