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作者:龙佳解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6708564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15-12-01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目录

导言
上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章商周文化概述
**节夏商周文化的一脉相承
第二节商周政治文化
第三节商周宗教
第四节商周巫术文化
结语
第二章西周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主要影响
**节从西周的人格天命神到孔子的人文宗教
第二节从西周王道政治到儒家的“内圣外王”政治理念
第三节从西周的宗法伦理到儒家的人文伦理
结语
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宗教信仰
**节儒家的“天帝”观
第二节儒家文化“重祭”的宗教强化作用
第三节儒家文化强调“重祭”的伦理教化作用
结语
第四章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观
**节以宇宙演化论为基础的“天人合一”观
第二节道德认识论视域下的“天人合一”
第五章儒家文化的家庭与社会交往伦理
**节儒家伦理的总原则:亲亲和尊尊
第二节父子关系伦理:子孝父慈
第三节夫妇关系伦理:男女有别与夫主妇从
第四节兄弟关系伦理:敬兄从兄与互爱
第五节“亲亲”原则与差等之爱
第六节朋友关系伦理原则:信
第七节儒家文化的为人处世之道
第六章儒家文化的政治伦理
**节孔子:君臣关系以“礼”为本
第二节孟子:君臣以“义”合
第三节荀子:君道与臣道合于“礼义”
第四节董仲舒: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
第七章儒家文化的人生论
**节孔孟的“由己”与“由人”之分辨
第二节荀子的明于“在己者”与“在天者”之分
第三节王充的“命善”与“性善”之别
第四节魏晋的“力”与“命”之争
第五节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定位
第八章儒家文化的宗教特质
**节儒家文化是“礼教”
第二节儒家文化是道德宗教
第三节儒家文化与宗教关系的讨论
第四节宗教社会学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结语
下编儒家文化与传统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
第九章中国历史上的民间信仰及其基本特征
**节民间信仰
第二节中国历史上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中国历史上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民间信仰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第十章中国古代三祭与儒家文化的道德形塑
**节祭祖礼俗及其宗教道德功能
第二节社祭从“礼”到“俗”的演变
第三节神权政治的礼制文化:祭天
第四节儒家文化对传统“三祭”的道德型塑
结语
第十一章儒家文化的支流:五行说
**节“五行说”起源的探讨
第二节战国时期儒者的“五行说”
第三节秦汉时期儒者的五行说及其后阴阳家的扩充
第四节“五行”论与阴阳易卦学说的结合
结语
第十二章预测命运之术与儒家文化的命定信仰
**节早期儒家的命定信仰
第二节东汉王充的“时”“命”观
第三节“四柱五行”算命术的形成过程与儒家士人的作用
第四节“四柱五行”算命术的命理学分析
第五节“四柱五行”算命术渗透的价值观与认识论根源
第十三章儒家文化的重葬观念与民间阴宅术
**节阴宅术产生过程简述
第二节阴宅术中的风水理路
第三节儒家士人对风水术的态度
第四节风水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诸元素的关系
第十四章关帝崇拜与标准化的儒家伦理
**节关羽由亡灵册封为神的演化过程
第二节宋代政治与儒家道德伦理标准化
第三节宋代朝廷册封关公的宗教信仰背景
第四节从道德崇拜到全能佑护
参考文献
后记文摘 版权页:



根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资料记载两者的结合,张光直先生认为夏商周三代在文化(包括民族、种族)上是一系的,但在政治上是具有并列关系的相互独立的政治集团,而不是秦汉以来各个朝代先后兴起取代的递嬗关系。
“夏商周在文化上是一系的,亦即都是中国文化,但彼此之间有地域性的差异。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夏、商、周三代代表相独立的政治集团;它们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夏、商、周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关键,同时亦是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程序的关键。”
张光直先生认为,夏商周之所以在文化上可以断定为一系的,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古学和文献学的证据。
其一,三代的国号皆本于地名,*早建国的都城名称即是朝代名称。
其二,*初建立的都城一直成为祭祀先祖的所在地,在祭仪上具有崇高地位,成为这个国家的宗教上的核心,可以称之为“圣都”。由于寻找铜、锡矿源的需要,因而建国之后,屡次迁都,政治统治中心不断发生转移。这种都城可称之为“俗都”。因而发生同一个国家有多个都城的情形,确定这多个都城的先后递嬗关系便成为考古与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