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研究(第十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辑)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辑)

作者:黄宗智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294-9

定价:55

出版时间:2013-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摘要:能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造灾”的过程。尽管这种典型的“人祸”具有可预见性,但是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的相关状况的考察表明,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诸多缺陷交织到一起,使得造灾的动力巨大,从而将山西的大地肢解得“触目惊心、山河破碎”。同时由于有效的救灾机制难以形成,导致灾害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受害区域和人数增加。而当对那些丧失了生存基础的农村居民的救助遥遥无期,“治理危机”实质上意味着生存危机,如何消除这种危机成为异常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灾害的再生产,中国经验,山西农村,治理危机
 
 
 
土地生产率极限法则和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瑞典隆德大学经济历史系 裴小林
 
 
摘要:本文首先用土地生产率极限的新概念建立起一个从空间上由物质、经济和制度三个世界组成,及从时间上能揭示人口陷阱前、人口陷阱中和人口陷阱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反向逻辑的动态土地使用模型。此模型把马尔萨斯人口模型从原来只能解释工业革命前的历史拓展到也能解释工业革命后的历史,并把诺斯的主观唯心的静态产权理论改正为一个客观唯物的动态土地产权理论:(1)成本/回报率决定土地产权的作用;(2)成本/回报率的变化改变土地产权的作用;(3)劳均土地资源的变化先改变成本/回报率,其次才改变土地产权模式。依据此模型的构架和中国的历史统计数据,本文接着从供给角度去验证和充实黄宗智先生最近提出的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并同时验证这一模型的各组反向逻辑和动态土地产权理论。本文的验证结论是诺斯的只有制度世界和经济世界的静态产权理论颠倒了事物的因果关系。国家虽然能决定选择何种产权制度,但无法控制何种效果会从它选择的产权制度中产生出来,因此就应按照产权制度的真实效果而非诺斯理论主观臆想的效果来选择具体的产权制度。
 
关键词:土地生产率极限法则,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静态产权理论,动态土地产权理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权利诉求中的实用道义意识
——从理解农民选举上访信开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仝志辉
 
摘要:本文尝试理解中国农民进行抗争的动机和理由,即他们的抗争意识。当前有关争论受制于探究抗争意识对于中国政治体制转型的影响的目标,对抗争意识本身缺乏进一步研究。作者以农民选举上访信中的复杂表达为经验材料,对以权利诉求为主导的各种诉求进行理解,重点放在理解农民使其抗争诉求得以正当化的思考方式。初步理解表明,农民具有争论中的权利意识论和规则意识论都未曾揭示的抗争意识,即“实用道义意识”。它是农民道义意识和实用思维的结合。实用道义意识的研究凸现了今日“依法抗争”行动的道义正当性,蕴含着中国抗争政治研究建立抗争者主体视角和历史视角的可能性。
关键词:实用道义意识,理解方法,权利诉求,权利意识,规则意识,依法抗争,上访,村庄选举,抗争者,中国政治
 
北方农村老年人“轮养”方式研究
    ——基于河北调查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王跃生
 
 
摘要:有多子的年老父母或单亲以“轮养”方式被赡养是一项古已有之的家庭养老做法。本文以2008年笔者在冀中南赵县、冀东唐山市丰润区和冀西北赤城县三个村庄所作问卷调查为基础,对“轮养”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比较全面地认识北方农村这一养老模式。根据本项研究,调查村庄60岁以上受访老年人被轮养”比例为13.30%。其中,丰润区“轮养”水平最高,超过20%的受访老年人以“轮养”方式生活,赵县为13.45%,赤城县则只有3.55%。分年龄组看,赵县和丰润区80岁以上受访老年人被“轮养”者超过30%。从轮养形式看,丧偶单亲被“轮养”占70%多,夫妇被“轮养”不足30%。轮吃轮住方式约占70%;80岁以上老年人轮吃不轮住增加,超过30%;轮住不轮吃只占10%多一点,集中于70岁以下低龄老年组。“轮养”周期多为1个月至一年之间,其中1个月和1年这两种“轮养”形式超过60%。从生存资源的掌握上看,“轮养”老年人有自己产权住房的比例只占10%,绝大多数“轮养”老年人由子女提供生活费用。被“轮养”老年人资源支配能力很弱,是亲代对子代养老具有刚性依赖的表现。
关键词:老年人,“轮养”,农村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字 数:416千字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辑)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社科图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上一篇:拾零集——城乡文化观察     下一篇: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