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作者:梁启超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39290874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18-02-01

出版社:江西教育

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 ★中国新史学的奠基之作,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经典读本。

中国历史研究法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是中国近代史学名著。本书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论述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接着评价中国的旧史学,谈及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后专谈史料的来源、搜集与鉴别,并阐述了怎样发现史实纵横方面的联系。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历史研究法 目录

自序
**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说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绪论
总论
分论一 人的专史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14

中国历史研究法 节选

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有矿之金,采之不竭。学者任研治其一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大。启超不自揆,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所积丛残之稿亦既盈足。顾不敢自信,迁延不以问诸世。客岁在天津南开大学任课外讲演,乃裒理旧业,益以新知,以与同学商榷。一学期终,得《中国历史研究法》一卷,凡十万言。   可知《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根据多年的治史经历和二十多年“所积丛残之稿”,在南开大学系统讲演后,再就讲稿记录增删而成的。   《中国历史研究法》一开始就对“史之意义”作了如下的概括: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曰中国史。   认为中国史必注意中华民族和“世界他部分之文化民族”,对国内各种团体、法律、农工商业、经济制度、人口增殖移转、与外国交通等等,“校其总成绩以求其因果”,主要是:   **,说明中国民族成立发展之迹而推求其所以能保存盛大之故,且察其有无衰败之征。   第二,说明历史上曾活动于中国境内者几何族,我族与他族调和冲突之迹何如;其所产结果何如?   第三,说明中国民族所产文化以何为基本,其与世界他部分文化相互的影响何如?   第四,说明中国民族在人类全体上之位置及其特性,与其将来对于人类所应负之责任。他以为,“遵斯轨也,庶可语于史矣”。   第二章《过去之中国史学界》,说是“*初之史”的体裁是诗歌,它“不恃记录而恃记诵”。《诗经》中的《玄鸟》、《长发》、《殷武》、《生民》、《公刘》,“此等诗篇,殆可指为中国*初之史”。在中国各种学科中,“惟史学为*发达”。“*迟至殷时必已有史官”。到了周代,“史职已有分科,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名目”。这些史官所作之史,“盖为文句极简之编年体”,以《春秋》为例,“每条*长者不过四十余字”,“*短者乃仅一字”。   同时,“复有一种近于史类之书,其名日‘书’,或日‘志’,或日‘记,,’。如《尚书》。“《春秋》、《尚书》二体,皆可称为古代正史”。春秋、战国时,还有《国语》和《世本》,是“史学界*初有组织之名著”。   他认为,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可称为“史界太祖”,其首创纪传体,“以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织而成”。“其本纪以事系年,取则于《春秋》。其八书详纪政制,蜕形于《尚书》。其十表稽牒作谱,印范于《世本》。其世家,列传,既宗雅记,亦采琐语,则《国语》之遗规也”。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民初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被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为“中国精神之父”。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仅在政治上颇有作为,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著述宏丰,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李鸿章传》《少年中国说》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中国风俗史     下一篇:边疆考古研究-第2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