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信仰-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修订版)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化的信仰-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修订版)

文化的信仰-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修订版)

作者:马福贞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010177632

定价:66.0

出版时间:2017-07-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文化的信仰-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稿分十五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介绍,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者从“文化”和“历史”两个维度切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和世界的眼光加以审视,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视角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发展中国文化,增进广大读者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是作者在原书基础上的进一步修订,作者根据近年来的新学术研究成果,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文化的信仰-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修订版) 目录

自序 再版说明 **章 祖先崇拜——中国古代传统信仰与政治文化:家国同构,父权至上【导读】一、神灵隐现的自然与灵魂崇拜二、“图腾”:寻根问祖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女始祖崇拜与牧歌式的女性文化四、男始祖崇拜与英雄时代的男性讴歌五、祖神、氏族、宗法制度与祖先崇拜的深远影响六、祖先崇拜与民间传统节日:“三冥节” 第二章 天地君亲师崇拜——中国古代传统信仰与政治文化:君权神授,天佑帝王【导读】一、君权神授:天地神灵崇拜与祭祀二、亲亲纽带: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丧服制度与祠堂三、尊师重道:束惰、释菜、释奠之礼四、天高皇帝近:尊君卑臣、贵贱有等的朝礼 第三章 土生土长的本土固有宗教——道教与中国文化【导读】一、道教的产生与历史演变二、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主要教义三、道家不等于道教:老子与道教四、道教产生的文化渊源五、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六、道教标识符号:阴阳双鱼图的文化含义七、道教“三元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八、道教文化圣典与胜迹 第四章 千年祭孔至圣先师——儒教与中国文化【导读】一、孔子的伟大贡献及其“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至尊地位二、孔庙与千年祭孔的盛典礼仪三、儒学的神秘化与宗教色彩四、宗教的判断标准是理解儒教宗教性质的关键五、孔子与东方“圣诞节” 第五章 人乡随俗佛教改版——佛教与中国文化【导读】一、古刹背后的历史二、佛教的起源、传播概况和基本教义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四、中国佛教的宗派形成与佛教中国化五、佛教节日和佛教文化的世俗化发展六、民间佛教诸神信仰七、中国化佛教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丰满八、佛教文物九、佛教名胜古迹 第六章 “舶”来的宗教——伊斯兰教与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导读】一、商贸叩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二、伊斯兰教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三、现存伊斯兰教胜迹 第七章 艰难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基督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导读】一、基督教的起源、演变与分裂二、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三、基督教传入中国四、基督教与中外文化交流五、基督教文化与节日习俗六、中国基督教著名教堂与会所 第八章 儒教孔门的圣人先哲——文庙配享从祀的“四配”、“十二哲”【导读】一、文庙“四配”二、文庙“十二哲” 第九章 佛教徒的文化苦旅——佛教高僧,文化使节【导读】一、宣扬因果报应之说的高僧:慧远二、提倡顿悟成佛的南禅宗祖:惠能三、求法高僧,文化使节:法显、玄奘、义净四、译经巨匠,佛光远播: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 第十章 治国养生谋奇术未有神仙不读书——道教人物评传【导读】一、道家宗祖人物:列子和庄子二、魏晋以后的道教改革家三、唐宋以后的道教人物评传 第十一章 见贤思齐,崇德修身——中国古代圣贤祭祀与英雄崇拜【导读】一、圣贤先哲崇拜及祭祀二、圣贤崇拜和民风民俗三、端午:纪念圣贤的节日四、清明节与介子推五、“武圣”崇拜与民间关公庙会六、仓颉和汉字崇拜习俗 第十二章 有容乃大:中外文化的互补与融合——丝绸之路上文化的双重馈赠【导读】一、有容乃大: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二、儒道互补与融合的尝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与儒、道互补四、宋明理学是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五、中国文化的传播与重建 附录:文化改变命运 后绪文化与信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化的信仰-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修订版)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上一篇:当代儒学-11     下一篇:嘉兴讲故事-读书有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