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自觉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城市的自觉

城市的自觉

作者:姚远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253830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5-02-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城市的自觉 本书特色

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除的时代,成片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的大旗下被不断夷为平地。这场"休克疗法式"的"改造",对中华文脉的影响之深、之巨、之不可逆,堪称中国城市史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城市的自觉》以情理交融的文字,辅之以古城珍贵的*后影像,如实记录了在北京梁思成故居和宣南、东四八条、钟鼓楼等历史街区,南京颜料坊、南捕厅、门东、门西等历史街区的*后时刻,作者为阻挡推土机而屡败屡战的历程。同时,本书又理性剖析了与存续城市记忆密切相关的文化自觉、物权保护、民生改善、公众参与等议题,探索古城保护与复兴的建设性路径。

城市的自觉 内容简介

《城市的自觉》分为三部分。**部分拟题为""城市化的文化自觉"",收录作者关于城市文化、物权保护、公众参与、国外历史保护经验等的学术思考。第二部分拟题为""守望老北京"",收录作者关于北京古城保护的部分文章。其中呼吁保护什刹海、宣南、钟鼓楼、梁林故居、东四八条、圆明园等著名古迹街区的文字,也可视作当代北京旧城保护史的一份实录。第三部分拟题为""老南京的死与生"",收录作者关于南京古城保护的部分文章。其中对保护南京老城南、明故宫的呼吁,以及对南京保护立法和规划的建议,不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也促进了城市公共政策的进步。第四部分拟题为""古城观察"",主要收录作者对近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大问题的观察。附录有由作者起草,经数十位专家呼吁并得到中央领导批示的两封呼吁信原文,以及《人民日报》对作者的专访《古城保卫战,有这样一位80后》。   古城保护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既体现了作者对古城保护问题的学术思考,也是中国古城存废博弈的重要见证,对当代古城保护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书的出版对深入理解城市历史文化、增进公众文化认知、推动社会历史保护意识具有相当的意义。

城市的自觉 目录

城市化和文化自觉
 城市化和文化自觉
 守护老城市的魅力
 城市为何不能“善治”?
 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力量
 营造城市化的物权常态
 中国老旧城区该如何保护?
 地铁的政治学
 向欧洲古城学习
 “文化故乡”在日本
 历史城市的社会延续性与公共参与
守望老北京
 我给市长进一言
 每一个胡同门牌的消失,都是一场悲剧
 “无保留价值”不是拆城的理由
 什刹海整治需谨防“危旧”不分
 宣南之殇:失衡的文保价值观
 钟鼓楼地区改造莫开历史倒车
 “什刹海改造”被误读背后的民意忧虑
 请留下北大南门历史建筑群
 圆明园“赝品工程”:保遗址还是造离宫?
 圆明园重建的法治程序
 梁思成故居命运预示旧城的未来
 旧城保护和改善民生一定水火不容吗?
 名人故居,一个城市的荣耀和资本
 梁林故居被毁,理应追究刑责
老南京的死与生
 南京的“历史”关头
 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
 用心守护城市“软实力”
 留下南京*后的老城南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
 南京古城改造,能否经得起“七问”?
 文化遗产日不能成为古城哀悼日
 南京,不能被缩水的古城保护
 南京古都保护的*后机遇
 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之辨
 南京“*后的古城”往何处去?
古城观察
 “城市考古”笔记
 古城保护不是无解的难题
 “伟大城市”的尺度
 让居民成为旧城区整治的主体
 《文物保护法》修订重在遏制“法人犯法”
 文物保护如何发挥政府和民间的合力?
 制定《古都保存法》正当其时
 征收条例不能让“土地物权”缺席
 每个人都是文物保护的“利益当事人”
 莫让“申遗”变了味
 未央宫申遗能否走出“曲江模式”?
 “曲江系”大拆韩城古城释放危险信号
 “公私合谋”圈占凤凰错在哪里?
附录
 古城保卫战,有这样一位“80后”

城市的自觉 作者简介

姚远,政治学博士。1981年出生于南京,1999年从金陵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负笈燕园十二载,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0年,他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