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

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2010-04-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十九、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提示:立意角度

  要想成就事业,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有谦逊的品格

  对待并列材料的材料作文,一般采取同异互求的方法审题立意,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如材料十八,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再如有一则写作训练中给了三则不同材料。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

  另外,这种“互求法”还适用于看似矛盾的多元材料,如材料十五,再比如材料十九,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提炼论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一点。所说的统一点,就是指合理点。“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

  “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如果前者与后者都合理,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正确地想通了,那么提炼出来的观点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

  关系型

  二十、下面是诗人艾青写过的一首短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离开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生命和时间/紧密相依连;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没有了生命/时间就成了云烟

  提示:

  如果材料的内容,是谈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材料的中心。这则材料谈的是“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时间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那么这过程是按时间来计算的、来体现的。“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意思。

  参考命题:

  《时间与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虚度时光,就是害人害己》

  关系型的材料作文主要注意的是,像关系型议论文一样,写的时候要照顾两面,不要只是丹存的写一方面。

  是非型

  二十一、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新厂长想通过下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与大黄下,大黄稳扎稳打,出手老练,三局都握手言和,与小黄下,小黄猛打猛杀,咄咄逼人,既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前两局直杀得厂长无还手之力,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不料只下了个平局,小黄不肯罢休,拽住厂长再干,厂长不干了,因为他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二十二、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是非型材料作文一般采用自由评论的方法,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明确的倾向,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材料二十一:以此材料作文,就须各抒己见。有人主张选小黄,因为他敢闯敢拼,有开拓精神,有必胜信心,当今改革正需要这种人;有人主张选大黄,因为他稳扎稳打,不急不躁,务实肯干。只要论证有力,论据充分,哪种观点都能采用。这类材料的立意,有似于1991年的高考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2002年的北京作文《规则》。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材料二十二,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这足以将褒贬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说材料中对接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a要有独特的美(从维纳斯的角度);残缺也是一种美

  b要顺其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

  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莫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五、总结

  在审题时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懂材料意思,从不同角度概括出你理解的材料所反映的不同的寓意。

  2、对从材料中从不同角度概括的材料的寓意,逐一做出明确判断(对还是错;对,为什么?错,为什么?),联系现实,对照生活中的某些热点、焦点,选择最佳立意角度。所谓最佳立意角度,一是材料的本质寓意,一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的角度。

  3、升格自己所决定作为文章立意的角度,使它带有一种普遍意义(上升到生活之理的层面或哲学之理的层面),使你的文章能抒发出你个性的人生感悟与体验,或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对读者的人生(生活、学习、实践)产生有益的启示。4、联系现实,筛选写作素材,考虑结构与语言表达方式,展开作文。例如: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这则材料有以下几个角度:

  赵国人:①自己卖马,三天无人问津;自己是普通人,人微言轻;做个平凡人好难(感想平凡)。②想了一个办法,很快卖掉,且马价倍增;请名人捧场;名人效应。③付给了伯乐一天的工钱;虽有付出,但很划算;付出与回报。

  伯

  乐:①获得了一天的报酬;付出时间,收获金钱;回报与付出。②伯乐是相马的专家;权威、人们愿意相信有名望的人;努力成为内行,权威与信任。③暗示人们马是千里马;发现千里马;人才与伯乐。

  马:①是千里马;是人才;人才需要发现、提拔。②不是千里马;是庸才,南郭先生与齐宣王;不正当竞争,谁是罪魁祸首。③同样的一匹马,差异怎么这么大呢?马的感想;这个世界怎么了?

  买马人:①上当;为什么会上当;迷信、盲从权威。②物有所值;一份价钱一份货;相信品牌,名牌战略。

  这则材料的最佳角度:名人效应;人才与伯乐;迷信、盲从权威。

  升格为生活之理或哲学之理:①名人效应之我见;②人才需要伯乐的提携;③不能迷信盲从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