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八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控制噪声的途径/2019-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答案B

  • 声现象:知识梳理

  • 常见的发声体及发生原因

    发声体 发生原因
    腹基部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机械唱片 唱针振动
    人说话 声带振动
    打击乐器 被打击物体振动
    弦乐器 弦的振动
    管乐器 管内空气柱振动
    蚊子,苍蝇,密封 翅膀振动
    小鸟鸣叫 气管和支管交接处的鸣膜振动

  • 考点名称:声音的传播

    •  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状态 固体 隔墙有耳
      液体 说话声吓跑游鱼
      气体 人与人相互交谈

    • 声波水波类比
      水波(铅笔轻点水面) 声波(击鼓)
      振动源 铅笔 鼓面
      传播介质 空气
      现象 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外传播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

    •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应用这种科学方法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时往往分两步:
      (1)根据实验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设计并操作实验,为探究或验证某一物理规律取得可靠的实验事实;

      (2)在获取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是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
      例 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解析 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进一步研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B是用转换法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
      答案 A

    考点名称:音色的概念

    • 定义:
      音色又叫音品或音质,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 影响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1)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不同,发出卢音的音色就不同。

      (2)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即使不同的乐器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够把它们区分开,这就是由于音色的不同。

    考点名称: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在电影院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是直的。由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3.光线: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经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箭头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如图所示。光线的几何作图起着重要作用,在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以及研究透镜成像中,都是必不可少且要反复用到的。应注意的是,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实物,而是在研究光的行进过程中对细窄光束的抽象。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即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 光的传播规律有三: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 日食、月食的成因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亮背后会形成长长的影子。如图所示,月亮在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中心的区域叫做本影,外面的区域叫做半影。位于半影区的人看到的是日偏食;位于本影区的人看到的足日全食;若地月之问距离较远时,还会看到日环食。同样的道理.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阳光,就会形成月食。 ]补充月食有全食和偏食,但没有环食,这是因为地球的影子很长,大于月地之间的距离。 

      判断小孔成像情况的方法
      (1)由于屏的阻碍,光源射出的光线巾,大部分光线被屏挡住,只有那些指向小孔的光线,恰可沿直线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光斑。这样光源的每一个发光点射向光屏的光线,都将在光屏上对应形成一个小光斑,而无数个小光斑组合起来,便在光屏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与光源相似的图样,这一图样就是光源的像:这个像由于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是实像。
      (2)只有小孔足够小时才能成像。如果小孔太大,物体上任一点发出的光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就比较大,物体上相邻点发出的光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就比较大,光斑重叠较多,使像模糊不清,甚至不成像。
      (3)像倒立,像的形状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4)像的大小取决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关系。

    •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例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的缘故,如图所示。因此应该说,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