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D.“B超”是利-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声与信息/2019-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D.“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A、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音值,是一种监测设备,并不是降低噪音的手段和措施,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此选项不合题意.
B、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但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要想听到声音,需要通过传播声音的介质将声音传播到耳朵里.此选项说法不正确,不合题意.
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由于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Hz以上,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B超”发出的声音.此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主要考查你对  声与信息,耳朵的构造,骨传声,双耳效应,控制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声与信息耳朵的构造,骨传声,双耳效应控制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考点名称:声与信息

  • 声与信息:
    (1)利用声传播信息。如:医生利用听诊器,通过听到的声音判断人体内心脏、肺的健康状况;利用接收到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台风的风向及位置;利用地震、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机器的优劣。

    (2)利用发出声音的回声传递信息。如: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利用听到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远近;海豚在混浊的水中利用自身的“声呐”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

    (3)“B超”的原理: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不同器官对超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B超”机向人体发射一定量的超声波,然后用移动的探头接收各器官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经过计算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后,在屏幕上呈现出内脏器官的图像,医生通过图像情况诊断是否存在病变。

考点名称:耳朵的构造,骨传声,双耳效应

  • 听觉的形成:
          如图所示,是人耳的构造。耳廓把外界的声波收集起来,经外耳道传人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再将这种振动传给与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给耳蜗和半规管,经处理后传至有关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再将声波信号传送到大脑产生听觉。

  •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有声源
    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③人的听觉系统良好
    ④音量(响度)达到一定的程度
    ⑤声音的频率(音调)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人耳感知声音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①定义:通过空气振动而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空气传导。
    ②原理:气体可以传声。
    ③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大脑

    (2)骨传导
    ①定义:通过人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②原理:吲体叮以传声。
    ③途径:
    声音听觉神经→大脑

  • 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1.定义: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如图)

    2.原因: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方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同;二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时间有先后;三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有差别。
    3.应用:如果在声源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好。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所存卒间方位的依据。

    耳聋:

    1. 定义
    类型 概念
    传导性耳聋 一个人只有当外耳、中耳、内耳、大脑都完好无损时才会有正常的听力,否则,听力就会受到影响。有的人小时候患过中耳炎,鼓膜穿孔,甚至听小骨也损坏了,于是听力不佳,这叫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有的人,鼓膜、耳骨、耳蜗以及外耳郜没问题,但却听不到声音,医学上叫做神经性耳聋
    2. 一些耳聋病人的听声法
    如果只是由于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1)利用骨传导: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来进行创作。
    (2)利用助听器:助听器是利用增大响度来触动听觉的,它与骨传导助听方法不同。

考点名称:控制噪声的途径

  •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

    措施 实例
    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给机器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等
    在传播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即阻断它的传播)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在人耳处减弱) 人在工作时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 噪声现象的识别与控制措施的判断方法:
    (1)明确噪声的含义

    (2)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两个方面理解噪声

    (3)减少噪声的三个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 噪声的利用:
    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1)利用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2)利用噪声发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