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八年级物理

题文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上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6)细心的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A′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大小;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不变; (4)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5)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或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或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6)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试题分析: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难度较小。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主要考查你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

考点名称: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 光的色散
    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 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色光的混合:
    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物体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他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图所示。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所示。

    规律总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红光照蓝裙子,蓝裙子只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感觉它呈黑色。

  • 实验法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南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如果在屏上贴一张黑纸,不论由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其均为黑,这表明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如果在屏上贴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能看到各种色光,表明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即红光照射到白纸上呈红色,黄光照射到白纸上呈黄色等。

  • 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
    1.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