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2)小明调整好蜡烛的高度-八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透镜及其分类/2019-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2)小明调整好蜡烛的高度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小明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题型:实验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上;(2)右;(3)缩小;照相机.


试题分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要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得到答案.
(3)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图中的蜡烛向上调整或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物距为15厘米,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要想使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要大于二倍焦距,即小明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凸透镜、..”主要考查你对  透镜及其分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透镜及其分类

考点名称:透镜及其分类

  • 透镜及透镜相关概念:
    名称 概念 说明
    透镜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它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下图甲所示,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下图乙所示,边缘厚、中问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按其厚薄的形状可分为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主光轴

    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
    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如上图所示 用字母“O”表示,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如下图甲所示。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点,如下图乙所示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焦点,且对称,用字母“F”表示
    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如上图甲所示 凸透镜两侧焦距相等,用字母“f” 表示

  •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光学性质: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基本规律、概念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
    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成像规律 物距:u>2f,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f<v<2f
    物距:f<u<2f,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v>2f
    物距:u<f,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日常生活 照相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
    投影仪: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
    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
    眼睛 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
    近视眼的矫正: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
    远视眼的矫正:佩戴凸透镜制成的远视镜
    科技 望远镜
    显微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