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八年级物理

题文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监测与控制         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

题型:填空题  难度:偏易

答案

20hz到20000hz   20hz 次声波

分析:(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
解: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自然界中的地震会产生次声,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由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无法听到.
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次声波可以人体的内脏、器官产生共振,内脏振坏而死亡.所以要监测与控制次声波,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
故答案为:20Hz~20000Hz、20、次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次声定义的了解情况,同时要知道次声的特点和人耳的听觉范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主要考查你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考点名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 超声波和次声波:
    知识点 频率范围 特点 利用与危害
    超声波 高于200000Hz 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利用:①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②超声处理,如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脱气、医疗、种子处理等
    次声波 低于 20Hz 传播过程中衰减少,波长较长,能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大,强大的次声波破坏性大 利用:预报俞风、地震和检测核爆炸危害:对建筑物有很大破坏性,能震裂建筑物甚至使建筑物摆动,对人体有危害,当人处在 2~10Hz次声波环境中时,会产生失明、恶心、神经错乱等症状

  • 示波器和波形图:
         借助示波器,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出不同声音的区别。如图所示,先用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通过示波器的处理就能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即波形图。

       
         在波形图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的多少,表示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波形的具体形状反映了声源发声的特色。
       
         从物理角度看,乐音是声源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也有规则;噪声是由声源没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杂乱无章,没有规则。
    补充:把声音显示出来。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可以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一种叫示波器的仪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