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页表中:凸-物理

题文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页表中:
  凸透镜焦距(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像到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 14 20 47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26 缩小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 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放大
40 27 缩小
60 22 缩小
为了判断是哪个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最后结果的变化,在对比时要选择的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这种科学方法叫做______.
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______.
结论三:当物距在______.
结论四:当物距在______.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时(都为20cm、30cm…),焦距为14cm的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为47cm、26cm…,而焦距为16cm的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为80cm、34cm…,由此可见,焦距长(短)的凸透镜,其成像的像距也长(短).
故答案为:焦距长(短)的凸透镜,其成像的像距也长(短).
②当物距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不管是焦距为14cm的透镜还是焦距为16cm的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当物距在大于二倍焦距时,不管是焦距为14cm的透镜还是焦距为16cm的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主要考查你对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考点名称: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 会聚作用:
    1. 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折射光线为会聚光束(如图甲所示),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会聚作用是指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会聚了一些或发散程度减小了一些,如图甲。凸透镜不仅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束也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会聚光束。

  • 三条特殊的光线:
    ①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用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说明:如图

  •  

  • 光束:
    1.平行光束
    平行光束是指截面积不发生变化的光束。平行光束由平行光线组成,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所以太阳光发出的射到地球的光束我们认为是平行光束(如图所示):


    2. 会聚光束
    会聚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减小的光束。会聚光束由会聚光线组成(如图所示)。


    3.发散光束
    发散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扩大的光束。发散光束由发散光线组成。由一个点光源产生的一束光就是发散光束(如图所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