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1)图乙中,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填“a”或-八年级物理

题文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
甲)来完成实验。

(1)图乙中,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                (填“a”或“b”)。
(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           。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           (填“A”或“B”)。
(3)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

题型:实验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a (2)103度 ;A (3)A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  B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要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同时要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实验过程中要给烧杯加盖,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1)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a是沸腾前的现象.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103℃.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A装置。A装置加盖,所以随着水的沸腾过程,烧杯内的气压会升高,高于1标准大气压,而使水的沸点大于100℃.
(3)B装置未加盖,这样烧杯中的热量很容易损失,会导致加热时间增长.A装置给烧杯加盖,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主要考查你对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汽化及汽化的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汽化及汽化的特点

考点名称: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 特点:
    液化放热。

    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 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 “白气”
    1.含义:“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中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冰箱门打开时冒出的“白气”;飞机的白色尾气。

    2.分类:“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 “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 (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切记: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

考点名称:汽化及汽化的特点

  • 汽化:
    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 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