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在研究两个靠近的异名磁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时,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1)利用所学知识,断定猜想▲和▲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极指向▲极-九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磁化/2020-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7分)在研究两个靠近的异名磁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时,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1)利用所学知识,断定猜想 ▲  ▲ 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 ▲ 极指向 ▲ 极.
(2)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两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主要器材: ▲ ;简要做法: ▲ ;判断方法: ▲ 

题型:实验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2(1分)   4(1分) N(1分)  S(1分)

评分说明:前两空顺序颠倒不扣分。
(2)法一:
小磁针(1分)   将小磁针置于异名磁极周围不同处(1分)
观察不同处小磁针稳定后N极的指向(1分)
评分说明:1.第二空未说明“不同处”不得分;
2.第3空只要说出 “小磁针N极的指向”或“小磁针的指向”就给分,本空未写“不同处”不扣分。
法二:
玻璃板和细铁屑(1分)
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在玻璃上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1分)
观察铁屑在玻璃板上的分布情况(1分)
评分说明:1.第一空未写玻璃板,但后两空中有体现,不扣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7分)在研究两个靠近的异名磁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时,几位同学提出..”主要考查你对  磁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磁化

考点名称:磁化

  • 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软磁体和永磁体:
    铁棒被磁化后,其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棒被磁化后,其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因为钢具有长期保持磁性的性质,所以永磁体常常用钢来制作

  • 磁化原理:
         磁性材料里面分成很多微小的区域,每一个微小区域就叫一个磁畴,每一个磁畴都有自己的磁距(即一个微小的磁场)。一般情况下,各个磁畴的磁距方向不同,磁场互相抵消,所以整个材料对外就不显磁性。当各个磁畴的方向趋于一致时,整块材料对外就显示出磁性。
       
         所谓的磁化就是要让磁性材料中磁畴的磁距方向变得一致。当对外不显磁性的材料被放进另一个强磁场中时,就会被磁化,但是,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磁化的,只有少数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可以被磁化。

  • 消磁:
    当磁化后的材料,受到了外来的能量的影响,例如加热、冲击,其中的各磁畴的磁距方向会变得不一致,磁性就会减弱或消失,这个过程就称为消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