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结论不准确的是[]A.饮料瓶上扎有不同高度小孔,装满水后,水流射出的距离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B.钢笔将墨水吸入笔囊内,是-九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液体压强的特点/2020-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小明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结论不准确的是
[     ]
A.饮料瓶上扎有不同高度小孔,装满水后,水流射出的距离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B.钢笔将墨水吸入笔囊内,是因为笔囊吸力的作用
C.塑料三角板和头发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说明三角板带上了电
D.将橡皮擦串联在电路中,闭合电路后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橡皮擦是绝缘体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B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明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结论不准确的是[]A.饮料..”主要考查你对  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摩擦起电现象,导体,绝缘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摩擦起电现象导体,绝缘体

考点名称:液体压强的特点

  • 液体压强定义:
    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的压强称为液体压强,简称液压。

  • 产生原因:
    ①液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产生压力和压强
    ②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对限制它流动的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力和压强
    ③液体内部各相邻部分之间互相挤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特点: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考点名称: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

  • 大气压强:
    定义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产生原因 包围地球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存在证明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②覆杯实验 ③瓶吞鸡蛋实验
    应用 生活中:①钢笔吸墨水②吸管吸饮料 ③针管吸药液④瓷砖上的塑料吸盘
    生产中:①活塞式抽水机②离心式水泵

  • 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装置和现象,如钢笔吸墨水、抽水机抽水、高压锅的设计等.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例如用吸管喝饮料,当用力吸吸管时,吸管内的压强减小,饮料就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吸管,从而喝到饮料,而并非我们平常说的吸进。

  • 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升高,而骤冷又会使气压迅速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考点名称:摩擦起电现象

  •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如下图。


    摩擦起电的条件:
    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类别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起电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通过直接接触发生转移 物体中的电荷重新排列

  • 电流和电路知识梳理:

  • 摩擦起电的原因: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补充: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原因是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考点名称:导体,绝缘体

上一篇: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九年级物理     下一篇:适应生存环境是动物的天性。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章鱼的吸盘利用了大气压B.飞鱼的鳍利用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C.螃蟹的螯又硬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D.深海带鱼不能在浅海存-九年级物理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