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毫米水银柱=Pa,在同一地区,海拔500m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m处的大气压要.-九年级物理

题文

著名的           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           毫米水银柱=          Pa,在同一地区,海拔500m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m处的大气压要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档

答案

马德堡半球;760;1.01 ×105;大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著名的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毫米水银柱=P..”主要考查你对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

考点名称: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

  • 大气压强:
    定义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产生原因 包围地球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存在证明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②覆杯实验 ③瓶吞鸡蛋实验
    应用 生活中:①钢笔吸墨水②吸管吸饮料 ③针管吸药液④瓷砖上的塑料吸盘
    生产中:①活塞式抽水机②离心式水泵

  • 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装置和现象,如钢笔吸墨水、抽水机抽水、高压锅的设计等.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例如用吸管喝饮料,当用力吸吸管时,吸管内的压强减小,饮料就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吸管,从而喝到饮料,而并非我们平常说的吸进。

  • 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升高,而骤冷又会使气压迅速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考点名称:标准大气压

  • 定义:
    标准大气压,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

    数值:
    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1.013×105

考点名称: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 准确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 托里拆利实验:
    【目的和要求】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的作法、操作过程和步骤。

    【仪器和器材】托里拆利实验器(J2116型),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或两根玻璃管中间用橡皮管连接),烧杯,红色水。

    【实验方法】
    (1)取一根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1米的玻璃管,往里面注满水银。
    (2)将开口一端朝下,浸没在水银中,且将玻璃管竖直放置(管顶要有真空)。
    (3)用刻度尺测出水银柱的高度,即得所测的大气压的值。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如图所示。

     (4)大气压数值的计算: 13.6×103k/m3×9.8N/kg×0.76m=1.013×105Pa =760mmHg。一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1.01×105Pa。这相当于 10N的压力作用在1cm。的面积上,比大象躺倒时对地面的压强还大。这么大的压强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是因为人体内部也有压强,内、外压强相互平衡,同时也有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习惯了的缘故。

    【注意事项】
    (1)托里拆利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留有气泡。
    (2)在做实验时要将玻璃管竖直放置。
    (3)测量高度时要测水银面到玻璃管中液面的垂直高度。
    (4)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与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压下无关。

考点名称: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

  • 关系: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它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 原理: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在海拔3000m之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在海拔2000m之内,每上升12m大气压强约减小1mmHg。
       
        地面上空气的范围极广,常称“大气”。离地面200公里以上,仍有空气存在。虽其密度很小,但如此高的大气柱作用于地面上的压强仍然极大。人体在大气内毫不感觉受到气压的压迫,这是因为人体的内外部同时受到气压的作用且恰好都相等的缘故。

  • 大气压可以支持多高的水柱:
        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可以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 76cm高水银柱的压强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