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A.η甲-九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功的概念/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η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W表示拉力所做的功(    )
A.η=η,W=W
B.η>η,W>W
C.η<η,W<W
D.η>η,W<W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已知物体升高的高度和物体重力的大小,根据公式W=Gh可求所做的有用功;已知两滑轮组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和物体的重力,可求拉力的大小,根据公式W=FS可求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就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物体升高的高度和物体重力都相同,根据公式W=Gh可知做的有用功相同;
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都是4段,所以拉力的大小都为物体重力的,所以拉力相同;
因为升高的高度相同,动滑轮上绳子段数相同,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W=FS可知做的总功相同;所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有用功和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对动滑轮上绳子段数的判断.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主要考查你对  功的概念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功的概念

考点名称:功的概念

  • 功的定义:
    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功的两个要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 以下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不做功:
    (1)靠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力对它做功。例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 远的过程中,人做功为零。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也就不可能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如:一辆汽车停止在路边,一个人用很大的力却没有推动它。推力对汽车不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两者相互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手的提力作用,但是由于手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面上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桶也没有做功。

  • 功和机械能知识梳理:

  • 如何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可以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该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来进行判断。
        如冰块在光滑冰面上匀速滑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只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力对冰块做功,而竖直方向上,重力、支持力的方向都与冰块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支持力也没有对冰块做功。
        人用力推车,对车有水平推力,且车沿水平方向通过了距离,符合做功的两个要素,推力做了功。

    例1教学大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 50N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教室,从一楼到教室过程中小明对箱子做的总功为(   )
    A.0J  B.300J  C.450J  D.500J

    解析:本题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小明将50N的箱子提高6m,人对箱子的拉力是50N,箱子在拉力方向上移动6m的距离,根据W=Fs=50N×6m= 300J;另一过程是提着箱子在水平走廊走了4m,拉力和箱子移动距离的方向垂直,在这一过程中人没有做功。

    答案:B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