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建构探究:水管中的水流有大有小,在相同的时间内,从水管中流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电阻的并联/2008-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目

概念建构探究:水管中的水流有大有小,在相同的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导体中的电流也有大小,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越多,即电荷量越多,电流就越大.
(1)物理上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你能否类比你所学的类似知识,给电流强度下个定义,电流强度等于 _________ .国际上通常用字母I表示电流,如果用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t表示通电时间,那么电流I与电荷量Q以及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用数学表达式 _________ 表示,如果上式中Q的单位用库,时间t的单位用秒,电流I的单位就是安培.
①用你写出的公式计算:如果10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20库,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为 _________ 安.
②若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伏时,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20库,那么导体消耗的电能为 _________ 焦,使用的公式是 _________
(2)电工学中常用“电导”这个物理量表示导体的导电能力.“电导”的表示符号为“G”,它实质上是电阻R的倒数,即G=1/R.现有甲、乙两个电导G1和G2,当它们并联时总电导G=_________;当它们串联时总电导G=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所属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1)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
①2;
②300、W=UQ.
(2)G1+G2;

考点梳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概念建构探究:水管中的水流有大有小,在相同的时间内,从水管中流”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电荷,元电荷,电荷量 电阻的串联 电阻的并联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三物理。

  • 电荷,元电荷,电荷量
  • 电阻的串联
  • 电阻的并联

考点名称:电荷,元电荷,电荷量

电   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忽略,那么带电体可以看作一个点,所带电荷称为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元电荷: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的整数倍,或者与它们相等,因此q=1.60×10-19称为元电荷。

电荷量:用于度量电荷多少的物理量,简称电荷量,符号为Q,通过电流多少。通常,正电荷的电荷量用正数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负数表示。

电荷的分类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必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由此人们得出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此外,我们还把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使两个物体都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叫做电荷的中和。如果两个物体带的异种电荷的电荷量不相等,那么只会出现部分中和,多余的电荷在两个物体上重新分布。

 

考点名称:电阻的串联

电阻的串联:

电路中的元件或部件排列得使电流全部通过每一部件或元件而不分流的一种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1)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一个导体的电阻大。

(2)由R=R1+R2+…+R4可推出,n个阻值均为Rn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

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

如图所示,在串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可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IR2,所以,即,该式表明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特点。

如何理解“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问题:

1.分压原理: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及欧姆定律可知,变形得,这便是分压原理,即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2.分流原理:在并联电路中,由于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由变形得,这就是分流原理,即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考点名称:电阻的并联

电阻的并联: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电阻R1R2R3……Rn并联,电压U1=U2=……=Un干路电流:In=I1+I2+……+In由于P=UI,I=U/R,代入,并联电阻的功率比P1:P2:P3……:Pn=U1^2/R1:U2^2/R2……Un^2/Rn=1/R1:R2……1/Rn由于是纯电阻,发热比Q1:Q2……:Qn=Pn比=1/R1:R2……1/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