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我和春天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2020-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中班语言我和春天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和春天”主题活动过程性资料目录1综合分析22主题活动目标33主题教育计划及效果分析4-114“我和春天的蚕宝宝”系列活动设计12-135渗透性日常活动146幼儿观察记录15-197家长工作20-218关于春天主题活动的效果及分析22-239相关调查表24-26
一、综合分析
(一)主题的预知分析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可以说设定“我和春天”这一主题紧密结合了《规程》中“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观作用”的组织要求,并为我们有效的实现这一预定课程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对于给定的主题“我和春天”,我觉得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而我对该主题可能指向的内容进行粗略的分割(如图),并从中提取预期的幼儿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安排,但同时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为渗透,融会贯通。因为只有这样该主题才能有机地整合,并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充分地交互作用中获得自主地发展。
动物(如:蝌蚪、春蚕等)春天植物(如:桃树、马兰头、白玉兰等)饲养我(人)种植、照料
(二)班级的情况分析(中班年龄段)通过对本班幼儿观察与交谈,发现他们对四季有基本的认知经验,成人提示下能说出明显季节特征,并对季节变化感兴趣。且在日常活动中已渗透了一些有关春季的知识(如:日常夜短的变化,认识桃树,马兰头等)。班级大多数幼儿表现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也发现部分幼儿缺乏专注力和耐心,注意力易转移;还有部分幼儿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活动中或不敢将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等等,因而立足该主题,我们将从幼儿实际出发,把握幼儿发展层次的差异,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交互作用,以达到幼儿自主参与,自发生成,在其自身认知结构基础上向更高一阶段发展。
(三)前期的调查分析为更深入了解“我和春天”这一主题活动内容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中所存在的层面,我们除对幼儿在园时进行观察外,还通过与家长访谈及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全方位地把握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查表明:家长在假日都会有意识地带幼儿到户外踏青,并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感受春天,并且通过家长反映幼儿所关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树等),春天的动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们的活动(如:郊游、放风筝等)。我们立足从幼儿兴趣出发,从中提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促使“我和春天”主题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我和春天”主题活动目标第一层次第二层次
1通过各种活动,对春天植物、动物的生长有兴趣;在老师引导下,观察、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愿意表述。进一步观察发现春天的特征,认识春天生长的植物、动物;观察并学习简单记录它们的变化。
2会用多种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动、植物的认识和情感;学习照料春天的植物(如:向日葵等)、饲养春天的小动物(如:春蚕等)
3在成人引导下,参与班级里春天的环境布置.能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参与班级春季环境的创设。
4有观察的兴趣,感受春天的变化、喜爱春天。愿意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体验季节变化的乐趣。
说明:
1、由于班级幼儿存在发展层次的差异,因而在制订目标时对有些项目进行了层次划分,以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参与该主题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
2、由于是预定的计划,因而对于目标以及活动设计有可能会在今后实践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三、“我和春天”主题活动教育计划及效果分析
(一)“我和春天”主题活动——前期集体活动表一:
集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效果分析生成内容认识马兰头
1.了解马兰头的外形特征,知道它是一种野菜,有营养。
2.学习按根—茎—叶的顺序观察马兰头。
3.喜爱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野菜。对于野菜,成人都常区分不了,而它是春天里一种较为典型的生物,所以我们抓住了这一资源,进行了一系列活动,除了对具体的马兰头进行了认识,还开展了一次“野菜自助餐”品尝活动。在品尝的过程中,让幼儿对其它的春天的野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认识桃树
1.初步了解桃树的外形和用途,并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2.学习有序地观察方法。
3.欣赏桃树,体验人与植物的和谐情感。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教师必须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关心植物生长的情感
认识小蝌蚪和它的妈妈
1.初步了解小蝌蚪、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用比较的方法发现蝌蚪在外形上的不同。
3.知道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要爱护青蛙。活动室中已出现春天有代表性的动物——蝌蚪,孩子们在自然角里喜欢谈论有关蝌蚪的话题。这样,我们灵话地设计了“小蝌蚪和它的妈妈”的活动,并主要以观察、讨论为主要方法,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还把了解的知识用美工活动的形式表现在墙饰上,春天的观察本上,并制作小图书等,同时提供有关青蛙的图书,引导幼儿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学习。
表二:
集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效果分析及生成内容故事:小花籽找快乐
1.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了解故事中小花籽找“快乐”的过程,感知“想寻找—寻找—找到”的结构;学习句式: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
2.运用设问、欣赏表演等方法,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3.知道为别人做好事,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该活动是以语言活动为切入口,从中又有机渗透了科学的内涵,让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了解花籽的传情方式,生动而又形象。教师将幼儿对小花籽喜爱的情感与种植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家中、幼儿园中让幼儿亲自种上小花籽,并在今后的观察活动中,丰富对春天更进一步感性经验。
诗歌:小雨点
1.学习诗歌,在音乐的衬托中,理解其快乐的情绪特征。
2.运用动作等非语言化行为,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同时通过相同的动作,感知相同的语言。
3.体验春天在悄悄的来临。立春已过,天气还较冷,自然界中植物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可以把这个活动作为春天主题的切入口,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春天点滴的变化,仔细体验春天在悄悄的来临。
童话:三只蝴蝶
1.感知童话故事,理解并复述出童话中花与蝴蝶的对话,丰富相应的词汇。
2.通过积累迁移形象,动作和多次重复暗示的语言进行故事的学习活动。
3.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这个故事,虽然小朋友都耳熟能详,但在活动中仍能较专注的学习并讲述,特别是在表演部分,幼儿心里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为了满足每位幼儿的需要,教师将道具、头饰等投放至表演区,在提供给每位幼儿参与的同时,促使幼儿更加关注春天的事物。
诗歌:春天的朋友
1.学习诗歌、理解蝴蝶,小草小花和春天的关系。
2.在游戏中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3.有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这首诗歌是自由体式的诗歌,语言生动,动作性比较强,适合作为表演活动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把自己对春天的认识迁移到诗歌中,再加上自已的表演,创造出新的表演内容。
表三:
集体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效果分析及生成内容浮雕:春天
1.用压、搓、捏等方法,表现出春天的树、草、花等。
2.通过观察图片、录像,感受春天的动、植物及人物活动等。
3.萌发对春天美好的情感。幼儿对用油泥表现春天较有兴趣,表现的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地体现美。这样,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玻璃瓶、彩瓶、酒瓶等,让幼儿在操作时感受不同的效果。适合本班幼儿求新鲜、多变的心理。
折纸:青蛙
1.初步学习看图折纸青蛙。
2.通过比较观察,能辨别并折出青蛙的外形。
3.每折一步,用手把折痕抹平。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孩子们把小蝌蚪带到了幼儿园,并在观察蝌蚪的同时,开始谈论蝌蚪的妈妈。为此,我们在墙饰一角准备了一个小池塘,将孩子的青蛙折纸贴于墙上,既强化了孩子对春天动物的认识,又增强了孩子的成就感。
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学习踵步走,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动作。
2.根据乐句为歌曲前两句创编相应的手脚动作,并用表情或动作表现出小鸭的快乐心情。
3.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律动的快乐。在韵律活动中提及了小鸭子的一些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为以后饲养小鸭子提供知识的铺垫。
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
1.学习歌曲,掌握XX|XXX|的节奏。
2.根据青蛙的生活习惯和外形特征,记忆歌词。
3.能和同伴愉快的歌唱。这个活动采用形象夸张的青蛙教具和具体形象的节奏图谱,幼儿较快熟悉歌词,很快地把握了节奏,其中还运用已经了解知识,并根据图谱的变化,迁移和改变唱歌的方式。这首歌在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中,丰富青蛙的表演内容。
(二)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设计及分析(案例)活动内容:童话“春天的电话”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故事,清楚小动物之间打电话的顺序,并初步掌握故事中的对话。
2.通过了解小动物的活动,理解各种动物与春天的联系。
3.体验春天的到来给大家带来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故事磁带、图片活动过程:
(一)运用图片,了解春天里的小动物的活动提问:春天到了,小黑熊(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喜欢做些什么?
(二)学习理解童话“春天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