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包括课文、古诗、和语文乐园三个部分组成。
  本单元是以“坚忍、顽强”为话题组织材料的。安排了三篇课文。为我们讲出了三个动人的故事。《山茶花》这篇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山茶花”的颜色多,形状各异的特点,然后指出,山茶花的美丽源于花骨朵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的准备,赞扬了花骨朵坚韧顽强的品格。《微笑着面对一切》的桑兰,让我们感受到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超人勇气,让我们无比钦佩。《一次著名的冲刺》让我们认识了虽败犹荣的杜伦多.派特利,在医务人员的搀扶下,顽强地冲过终点的故事。通过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坚强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
  古诗《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语文乐园”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次习作。第一:“我来试试”让学生积累同义词,了解口头语与书面语;了解与“坚忍、顽强”有关的成语,积累有关坚忍顽强的名人名言;读成语故事《精卫填海》,认识精卫鸟的坚忍;第二:“探究与发现”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并让学生再自己寻找,发现课文中富有激情,给人力量,让人感动的词句;第三: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很勇敢,让学生谈一谈自己面对困难时勇敢的表现,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战胜自我。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我们的运动会”,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运动会上各种人物的表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29个生字,会认24个字,理解重点词语。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摘抄积累成语。
     通过习作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抓住重点细致观察描写的写作能力。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写一篇作文:我们的运动会。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语悟为手段,感悟词句中蕴含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坚强的力量,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战胜自我。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29个生字,认识24个字和一个多音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习作,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抓住重点细致描写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本单元课文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本单元时,围绕“坚韧、顽强”这一话题,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加强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听、说、读、写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前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课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指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形式多种多样,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后注意精心组织有关“坚韧、顽强”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坚强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19、山茶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字和一个多音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创设情境,充分感受爱。运用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使整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在诵读中感悟,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
     从读到学写,从仿到创,读写结合,体现“三个结合”:一是知情结合;二是讲练结合;三是读写结合。注意读写能力的相互转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涵的坚韧,顽强的精神。教育学生不怕困难,战胜自我。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文中出现比喻句,了解设问和反问句。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到山茶花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山茶花美吗?山茶花是什么样的呢?
    生:自由谈话,山茶花的样子,教师相机归纳。
    师:山茶别名山茶花,耐寒,古名海石榴,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山茶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世界名花之一。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浓绿而有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全世界园艺界的珍视。山茶花到底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版书课题:山茶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生字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不理解的词语,教给学生查字典理解。
   4、同桌一起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完成的好的奖励同桌一张信纸和一个作业本。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恳切的建议。
   6、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甚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归纳。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注意回答: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是个什么句式?)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同座互相交流,理解第二句: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表达出对山茶花的赞叹。
   3、指导朗读。读出对山茶花的赞叹之情。
     指名读——评价读——自由读——齐读。
  四、结束本课时小结:
    “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树上多种颜色,花朵上不同颜色,那真叫绝!”山茶花怎样美、绝呢?下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熟读课文,充分体验山茶花的外形美。
   1、山茶花真是美极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山茶花美在哪里?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再把这几句话读一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这个词语描绘怎样的画面?
    〈1〉、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想象“晶莹”的样子,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晶莹的。
    〈2〉、仿说试着晶莹的物体换到这个句子当中来,照样子说打比方的句子。
    〈3〉、学生自由练读。
   3、读句子,比较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谈一谈,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山茶花白,是非常的白。
     那墨茶,是碧绿的。那墨茶仿佛是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粉花的呢?是粉嫩的。粉嫩的呢?那是织~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4、课文中怎样写山茶花的碧绿和粉红颜色呢?大家自由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说一说。
   5、抓住重点词,引导想象。
     “一汪”这个词,能换一个词吗?想象“一汪碧绿的清潭”是什么样子。
   6、补充练习。
     多美的荷花啊!白荷花,红荷花竟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