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
  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第二、三段,体会庐山云雾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二、说教法:
  1、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之情。所以,我采用了“仿写练习”的作业设计和“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运用入情入境的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学法:
  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会“渔”比会“鱼”更来得重要。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得法的学习方法指导,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把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根据课文分别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我运用了“读课文——找特点——说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的方法导读“千姿百态”的内容,然后学法迁移,学习“瞬息万变”的内容。这样,学生有法可循,乐于去学,既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学会了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2、总体概括了对庐山总的感受怎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信息,了解学生在学新知识前所具备的前提。】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②、为了介绍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从那些方位具体的来进行描写的呢?
  ③、此时的作者身在庐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说说你最喜欢此时庐山上那个方位上的景色?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读出你的喜爱来?(个别读,分组读读,男女比赛读,集体读。)
  ④、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学生领会作者描绘庐山云雾时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总——分”的段落结构,比喻、拟人的运用。)
  ⑤、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背诵。
  ⑥、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的方法:读课文——找特点——谈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4、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师生共同对全文“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总结。)
  5、正因为庐山云雾的如此秀丽!所以,古往今来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赏。诗人李白和苏轼就分别留下了《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的千古绝句。(师生共同欣赏)
  四、作业延伸:
  其实在咱们的祖国,像“庐山云雾”这样美丽的景色,就如同撒满夜空的星星一样多。说说你见到的美丽景色,并仿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下来。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景色秀丽:高峰、溪流、瀑布、云雾
  庐山的云雾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