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教学反思之二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班上孩子都耳熟能详的古诗《清明》中的诗句。我用这首诗为今天学习的课文做导入——《清明节的由来》。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介子推割肉奉君。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
教学中在学习读第一段时我就着重对“感人肺腑”一词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勾画出自己认为感人肺腑的句子或段落。学生大部分对割肉奉君、留下血书的部分较为感动。在谈及自己感受时,同学们先从介子推忠于君主的一片忠心,谈到自己肯定不能做到这样的举动,后来他又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留下血书那一片丹心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怀所感动。从而理解介子推的话“但愿主公常清明”。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在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让学生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对重点的句子感悟,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