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教学实录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傲,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设计理念】
   《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平易,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很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本课教学教师不必讲解过多,运用三环七层的教学模式,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放手学生读读议议,读懂小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入境明标:
  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播放王献之书法字帖)
  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具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
  学习交流:

  一、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接下来请你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
  生1:课文主要讲了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师:概括得真精练。谁能再来概括的说一说练字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生2:王献之在屋子里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他选了一个送给他父亲看。他父亲没说什么,拿起笔来在“大”字上面加了一个点,变成“太”字。……(学生将整个故事详细的讲了一遍。)
  师(始终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你的复述能力真强,不过老师是想让你概括的说一说。听听其他同学说好吗?
  (生3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学习交流
  师:在课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生1: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王献之。
  生2:我认识了一个从小就练字的王献之。
  生3:我认识了一个写一手好字的王献之。
  生4:我认识了一个自满的王献之。
  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
  生:自满就是骄傲。
  师: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
  生:自满就是王献之满足自己……(一时想不起怎样表达)
  师: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师:你说得真对。这就是故事的起因,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小献之这样的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动笔画一画。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夸他,挺生气的。
  师:噢?你怎么知道父亲挺生气的?
  生1:他写的字根本就不好,还去炫耀。
  师:这也正体现了小献之的什么?
  生:自满、骄傲。
  师:谁能说说从哪个句子中体现出来了?
  生2: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2朗读)
  师:他读得怎样?谁感受到了什么?
  生3:他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王献之的自满。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3:他把“满以为”读得较重,突出了语气。
  师:说得真好。其实呀这时的王献之确实很自满,这时的父亲可能像生1想的那样生气了。但父亲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把“大”字加了一点,这一点在谁那起了作用呢?
  生:在母亲那。
  (播放小影片,王献之与母亲的对话,母亲说:“吾儿练字三千日,唯有一点像羲之。”
  师:母亲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的王献之还骄傲自满吗?在课文中找一找他的变化。
  生:他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师:父亲的随手一笔在王献之看来似乎很神奇,促使他想到父亲有练字的什么?(秘诀)
  师:接下来就要请同学们帮他找找“秘诀”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
  师:哪一小组找到了?
  生1:我们组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就是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
  生2:我们组也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在后花园的水缸里。
  师:你们准确的找到了父亲的回答,请你们再想一想,父亲的本意就是让完18缸水吗?如果他把墨汁搅在缸里,然后乱涂乱画,用了水就练会了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
  (学生再一次到组内集体交流、探究。)
  再次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不是说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就会练字,而是说要坚持的练字。
  师:坚持不懈。
  生2:我认为父亲是让他常练的意思。
  师:更是一个“勤”字,勤练。
  生3:我认为不是说正好写完18缸水,而是说你要多练。
  师:你是说父亲的本意不在18缸这个数字上,而在于他的练字态度上对吗?
  (师刚要小结一生急于回答)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18缸水,就是……就是……(不知怎么表达状),就是铁杵磨成针。
  师(微笑鼓励):老师知道你已经理解了父亲的话,你用了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诠释它的道理。
  (鼓掌)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秘诀,那就是想要练好字,就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板书:勤学苦练。)
  师:其实王献之也找到了秘诀。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大书法家)
  创新训练
  师: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生:做任何事的秘诀。
  师: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1:咱班姚璐就用了这个秘诀,她的字写得好,还会写毛笔字,是她勤学苦练的结果。
  生2:我挺佩服宫兆臣的,他在学习面积时,为了弄懂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他回家亲自画了一张大白纸,画出了1平方米里的100个小格,知道了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他的这个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师:也值得我学习!(竖起大拇指)
  小结:
  师: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
  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

  板书设计:
           自满
    王献之练字  秘诀 勤学 苦练
           大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