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

  A7号选手:朱晓红(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教研室)
  上课内容:五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时间:2010-12-1下午
  地点:南京市金陵河西会场
  实录:仓山一粟
  点评:霍晓玲
  学生:

  一. 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净慈寺、林子方,非常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
  生:杨万里
  检查预习了几遍
  师: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
  生:(读诗
  师:再来读读看
  生:读诗,(声音很响亮
  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
  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
  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顺口,押韵了,
  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
  生:(打手势读诗
  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
  生:押韵,
  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中、同、红
  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
  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
  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时间长了,让你这个人也很有味道。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
  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
  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
  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
  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生:(自由读诗
  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
  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壮观
  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还看到了什么
  生:很美丽
  师:读读诗,就看到了美丽的景。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
  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
  (暂缺)
  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片的绿色,很壮观
  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
  生:别样红
  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
  生:被朝阳映照的,
  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生:因为作者心情好。
  师: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你的理解,我们待会儿看
  生:面积大
  在莲叶的映衬下更好了。
  师: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你们来读上一行,我读下一行。
  学生读,师读师轻声读第二句
  师:哪一种对比更强烈?
  四、拓展延伸
  师:现在你能理解杨万里为什么特别喜欢六月的西湖吗
  生:因为六月的西湖最美
  师:一个美字不能概括六月的西湖
  生:可能是在夏天,荷叶非常绿,荷花非常红
  师:配上音乐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师读。
  生读。
  师:在世人的心目中,荷花,西湖是柔美的,而杨万里笔下却是壮美的。
  生:用美景来送朋友
  用西湖的美景衬托表达一种情。
  友情像接着天的莲叶
  哨音响。
  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谁也不知道,不过不要紧,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杨万里。关于送的问题,还可以再研究,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
  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
  A7号选手:朱晓红(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教研室)
  上课内容:五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时间:2010-12-1下午
  地点:南京市金陵河西会场
  实录:春之曲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齐读题目。题目比较长,读好停顿不容易。再读一遍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首诗是早上写的,而且是出净慈寺送好朋友。
  师:是谁出净慈寺?
  生:杨万里
  师:这个问题很关键,题目都明白了,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让我们明明白白的读
  师:预习了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字音读准确
  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请大家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
  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朱老师用手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
  我手动的快就读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读下去
  老师打手势,学生跟着读
  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打着手势来读呢?看着上面的提示,学生跟着老师学着打手势读
  师:下面朱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喝后面的三个字
  题目和作者我来读
  生读,老师喝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读得非常押韵
  师:同学们都知道押韵,你知道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老师把中,同和红读长了
  师:下面换过来,我读诗句,你们来喝。
  放音乐,老师读诗句,学生喝最后三个字
  师:这么读诗好玩吗?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好吗?
  生齐读
  师: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来了,你们被自己的读的陶醉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要诵读,还要干什么呢?
  生:还要正确理解他的意思
  师:大家已经做过预习,就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说给你同位听,把你还不太懂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和你同位讨论一下
  师:好了是吗?有没有哪些字词通过讨论以后还没弄明白的?
  生:我不知道四时的意思
  生: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
  师:是啊,我也很想知道
  生:可以看出莲叶很高很多
  师:特别想表达清楚,没说清楚,自己都着急了
  生: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
  生: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
  生:还是莲叶
  师:所以圆圆看过去,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明白了吗?我也明白了,谢谢同学们。
  师:带着你们自己的理解,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好好读读这首诗
  自由读
  师: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什么感觉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生:我觉得很壮观,和天都连起来了。
  师:这么读读诗,都读出壮观了,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很美丽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描写的景,还有别的吗?
  生:我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林子方不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