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钱》教学设计之二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过程,把握阿凡提的两个特点:智慧过人、热心助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并能上台表演。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阿凡提结清帐目的过程。

  课前准备:

   1.阅读阿凡提的故事

   2.准备表演的道具。(裤腰带、钱袋、头饰)

   3.录音机

   4.做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你们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今天有个大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看大家了,他是谁?快看,他来了-----

   2.播放动画片片头

   3.那个骑着毛驴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阿凡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出示:31饭钱)

     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理解饭钱的含义

   1.释题:什么叫饭钱?

     师:对了,吃了饭就要付饭钱。那么课文中的饭钱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分小节朗读课文。

   2.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谁向谁要钱?要的是什么样的饭钱?(板书:巴依、穷人)

  三.紧扣“饭钱”体会人物的性格

    师:吃了饭菜的香味需要付钱吗?这件事是不是太荒谬了呢?小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在这里巴依不仅要穷人付钱而且如果不付钱,还要----你觉得巴依是个怎样的人?板:()的巴依

    ●蛮不讲理/贪婪/爱财如命/欺诈穷人……

   面对欺诈穷人的巴依,穷人是如何的呢?读读文中描写穷人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板:()的穷人

    ●无奈/可怜/孤立无助/束手无策/

   法官卡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读第五节。

    (1)卡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的卡子)

     ●巴结富人欺压穷人

    (2)“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迫:急迫急迫得不能在等待。(语素分析法查字典)

   ◎谁能来读一读迫不及待的语气。指名--竞赛--齐读

     那卡子对穷人和富人态度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用着重号点出不同的态度)

     可见卡子是站在富人这一边的,他与富人狼狈为奸。在对于吃饭菜香味的问题上,卡子和巴依都认为是要付钱的。

  三.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1.对于巴依和卡子的无理取闹,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办法?自读课文6--9小节找找答案

     ●听钱的声音(重点朗读,请学生划出动词,上台表演)

   2.小组内讨论:这种方法妙不妙,巧妙在哪里?

     ●穷人不损失一分钱,就能把帐结清了

     ●按照巴依和卡子的说法,吃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那么听了钱袋的声音也要付钱。

     ○这就是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来对付穷人。这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板:()的阿凡提)

     ●聪明的/充满智慧的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在组长的带领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小组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听,然后说一说,他们是否读出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气。(两组左右)

     ●恳求:诚恳地请求-----求,肯不肯帮忙

      爽快:----你说吧

      无奈---哎(拖长音)、站了一站

      大摇大摆(作动作)

    小结:读好人物的语气,不仅要读好提示语,更重要的是读好那些表达提示语的词语。

   3.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我相信这回你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气。自己再读课文。

   4.齐读:念到你喜欢的句子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动作边读。

  五.小结

   1.(指板书)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的巴依和…..卡子,帮助了…..的穷人

   2.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附:板书:

                        阿凡提

                        用智慧

                      帮     治

                      穷人    巴依、卡子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清楚,安排也比较合理,但是,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续编故事没有上,比较遗憾,可见,上课时教学环节抓得还是不够紧凑,耽误了时间。

  2、朗读比较欠缺,读得不够多,尤其是分散地读,比较少,以后还应该增加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多读,精读。

  3、字词的教学也要重视,因为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能理解,能听懂,会灵活运用,所以,上课时,千万不能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