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本单元题材:揭示自然科学知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介绍自然科学方面知识的课文:31、《蝙蝠和雷达》;32、《我多大了》;33、《鱼化石》、34、《在牛肚子里旅行》。

    关于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35、《邻家的星期四》;36、《现代新式房屋》。

  二、本单元训练重点:初步形成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

  (一)学习运用信息的能力

  1、《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合理的运用信息资源的方法:(1)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2)确定针对特定问题需要的信息。(3)寻找所需信息并且评价信息。(4)组织信息。(5)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将赋予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2、信息资源的内容:包括印刷资源,像书本、杂志;包括电子资源,像光盘;还包括网络资源。当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资源的时候,就可能通过对信息进行研究,逐渐成为积极的学习者,通过信息的应用创造自己的知识。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主要途径有:(1)上网查寻;(2)到图书馆查阅;(3)在家庭藏书中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8)参观展览;(9)参观博物馆、科技馆;(10)参加各种活动等等。

  (二)反馈交流信息的形式:在课内外的各种环境中进行。

  三、本单元教学关注点:

  1、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培养学生自觉掌握信息的习惯。在学习课文中,要让学生有主动积累喜欢的语段的意识。

  2、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静心读文,让学生能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学会取舍。

  四、本单元训练重点课文教学片段教学建议:

  34、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主要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6个,并能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2)课前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牛肚的相关信息。

  (3)通过阅读了解牛胃的特殊功能。

  课前准备:

  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牛肚的一些信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建议:

  1、本文知识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2、主要落实过程为:

  第一环节:揭示课题,交流信息

  1.辨析“旅游”与“旅行”的区别。“旅行”指到处走;“旅游”指观光、游玩。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牛肚的信息:

  成年牛的胃由瘤胃、网胃、辫胃、皱胃组成。

  瘤胃:最大,内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繁殖,很大一部分饲料在此消化。

  网胃:其功能如同筛子,将随饲料吃进去的重物如钉子、铁丝等存留其中。

  辫胃:其功能主要是吸收饲料内的水分,挤压磨碎饲料。

  皱胃又称真胃,可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和随着瘤胃食糜一起进入真胃的瘤胃微生物。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将课前的信息收集与文本的教学进行整合,为深入学好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落实重点字词教学

  重点指导:“嚼”的音、形、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进一步强化学生掌握字词的方法)

  第三环节:抓住重点,进行语言训练

  (1)红头在旅行过程中的心情有哪些变化?找读相关的词语来品一品。

  (2)师生合作读课文片段,探究牛胃的构造特点。

  (3)想象说话: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

  (可引导学生从感激、佩服、学习等方面去谈)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从中能发现问题,进而能运用掌握的资料解决疑难。)

  第四环节:拓展口语训练

  借助媒体与板书说一说红头旅行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说”的能力的培养。)

  35、邻家的星期四

  教学主要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学会灵活运用。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名言佳句。

  3.体会作者对悉尼人民友好及高度的环保意识的赞赏,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主要目标:

  教学准备:

  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一些信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中,从课题的质疑入手。师生共同归纳主要问题,然后进行学习、解疑。

  2.字词教学中,关注“栅”的读音;字形分析中关注生字“循”;结合上下文理解“死寂”、“循声”、“纳闷”、“平息”等词的意思。

  3.阅读教学中,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展开教学。通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的读文、想象说话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掌握内容,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4.紧扣第六单元的目标与本课的要求,在课外拓展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再一次收集环境保护、邻里友好的广告、对联、名句,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清晰了。

  主要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

  1、从课题质疑入手,组织教学。(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是:星期四这一天为什么成了邻家的星期四?邻家指谁?等等。)

  2、根据学生的反馈,归纳关键的问题,进行教学。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第二环节:

  1、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出示句子进行交流:

  (1)在在宁静得近乎死寂的社区,这一天,仿佛才有点热闹的人气。

  (了解一组反义词)

  (2)循声望去,在后庭的木栅栏旁,看见邻家小狗“汪比”冲着我一个劲地叫唤。

  (了解“循的字音、字义)(想象说话:小狗或其他人会对我说些什么?)

  (第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语言描写的训练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悉尼人民友好及高度的环保意识的赞赏。)

  第三环节:

  1.读最后一节,“我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息的联想来。”此时,我会联想到什么?

  2.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宣传环境保护和邻里友好的公益广告、对联、名言等内容,进行赏析。

  例如:宣传环境保护的对联:千松岭上千枝竞秀,百姓门前百鸟争鸣。

  邻里友好的俗语:“远亲不如近邻”

  (第三环节的设计适时地将文本的内容与课外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体现了信息运用的实效性。)

  36 现代新式住房

  教学主要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节与节之间的关系。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好习惯,并能有效地应用信息。

  3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畅想。

  教学准备:

  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报纸杂志收集有关现代新式住房设计的资料。

  教学建议: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拓展信息处理的渠道,练习运用收集到的信息,围绕重点句子进行清楚地交流。

  主要过程:

  第一环节:

  1.仔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哪句话写的?

  2.交流句子:

  它不仅形状特别,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不仅……而且……”这一关联词,让学生懂得这句话中的“功能也很特殊”更为重要。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新式房屋的形状特别,功能特殊?(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圈、画画,训练学生精心读文。)

  4.出示表格,交流填写:

        现代新式房屋       表现

        形状特别         由三角顶、圆形房和一扇方形门窗组成。

        功能特殊         自动调节室温;

上一篇:埃及金字塔     下一篇:《蝙蝠和雷达》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