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研《开启》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因为学校工作刚一年的新教师要参加区级新教师教学工作展示活动,三年级的最后一课《开启》是本次活动要上的一节课,因而趁端午假期又打开教材,细细地读起来。
  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位第一次乘坐火车去南方上大学的农村青年,第一次买了一听名叫“健力宝”的易拉罐饮料,他不知该如何开启,自己捣鼓了一阵也没把它打开。邻座的中年妇女用巧妙的方法教这位青年开启易拉罐。她“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当易拉罐打开后,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放下了。这位妇女是想通过自己的“示范动作”,教这位青年开启易拉罐,妇女的细心与善良保护了这位青年的自尊心,使这位青年感激不尽,在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
  本文故事短小,但文章蕴含的意思却很深。开启——不仅仅教男青年开启易拉罐,更感人的是中年妇女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帮助别人,开启心灵,让人温暖,使人感动。
  全文的主要人物就是男青年和中年妇女。解读教材,不妨从这两个人物入手。
  走近男青年
  1、一个初次出远门的农村青年。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这是课文第一两句的描写,两句话以叙述为主,介绍了这是一位第一次走出家乡的男青年,为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满脸稚气”写出了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的纯朴。
  2、一个初次和外界打交道的男青年。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男青年开启易拉罐上,面对易拉罐,他不知如何开启。“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课文用三个句子描写男青年面对易拉罐的束手无策,三句话中的三个关键动作“看”、“撬”、“盯”突出了他的尝试开启后的无奈。这个生活在农村的男青年,因为各种原因,初次和外界打交道,一切显得那样陌生和稚嫩。
  走近中年妇女
  课文中描写中年妇女的句子并不多,一共有两处:
  1、故意和儿子对话,引起男青年的注意。
  “这时,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妇女的话是说给她的儿子听的,更是说给男青年听的,课文虽没有过多地描写,但通过文字可以知道,“健力宝”这三个字妇女一定说得特别清楚。
  2、为男青年“示范”,打开易拉罐。
  妇女示范打开易拉罐也就一句话:“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这是一句非常细致的细节描写(也应该是教学中重点咀嚼的句子),妇女的开启易拉罐的动作描写,其实就是她“教”的过程,因而这里的每一步动作不是呼啦一下子就完成的,而应是缓慢的,目的是让男青年看清楚,“余光注视”可以看出中年妇女用心良苦。
  男青年学着中年妇女也打开了易拉罐,“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自己的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课文的描写是极为细致的,“示范”成功,她“微微地笑了一下”,这一笑,是赞赏,是帮助后的欣喜,从“笑”中让读者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温暖。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深深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那事那人让男青年“记忆犹新”、“深深感激”,是啊,帮助别人本身就是美好的,更美好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能尊重别人,保护别人的自尊心,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从以上的解读来看,《开启》一课的教学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展开,两个主要人物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而因落脚在中年妇女身上(尽管课文描写中年妇女的笔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