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实录之二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师:对,没有人指挥,大家的动作那么的整齐,配合得如此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师板书“协调有序”)
  师:再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两句,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画面的美呢?
  生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把话说完整。
  生1: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
  师:他刚才读的时候,怎么啦?
  生:他把“人影绰绰”的“绰”(chuò)读成了cuò。
  师:你再把“人影绰绰”读一遍。
  生1:读。
  师:“人影绰绰”的“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呀?
  师:同学们来看,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 宽;不狭窄
  B. 宽裕;富裕
  C. 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第三种解释:形容姿态柔美。
  师:对了,在这里”人影绰绰”的“绰”形容姿态柔美。多么柔美的姿态呀,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着两个词。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读得很准确,谁来带着感情读,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的美。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幅画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多美呀,把我们带进了画里,请同学们像他一样读读这两个词。
  (全班读)
  师:再柔美一些,读。
  (生柔美地读)
  师:多美呀!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老师大声地读,同学们小声地读。
  (师配乐朗读)
  师:是啊!它不但是一幅美丽的画,而且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
  生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全班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无数次走过搭石。每次走过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请女同学读——
  (女生有感情地读)
  师:刘章爷爷一遍遍走在搭石上,一遍遍数着,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请全班同学再来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全班同学再次融情朗读)
  师:一行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来说。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经常到山里的人……”
  师:“俩人”,跟着读两遍。
  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都是让对方先走。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这里我体会到这两个人很谦让。
  师:多好的一个谦让,他读懂了家乡人美好的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部分内容。
  (生齐读)
  师:假如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里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读两遍。
  生:fú,fú。
  师:“伏下身”的“伏”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动作来表示?(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
  (一男生上台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注意年轻人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伏下身子”就是把身子——
  生:弯下去。
  师: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弯下身子,还把老人安安全全地背过小溪了。
  师:(采访一男学生)年轻人,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啊!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年轻人会因为老人没有向他表示感谢而感到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对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理所当然”)同学们想一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如果遇到别的老人来过小溪,他会怎么做(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那如果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肯定会有其他人怎么做?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对了,通过这一个又一个人的“理所当然”,你们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家乡人孝敬的品格。
  师:孝敬的品格,再这里应该用——
  生1:尊敬。
  师:他用了一个词——尊敬,家乡人非常尊敬老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尊老,敬老已形成民风、乡风。家乡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我们看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真是景美,人更美。
  师:难怪作家刘章爷爷由衷地赞叹道:(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全班齐读该句)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师: 每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走搭石,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人走搭石呢?
  生1:一位妇女。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一位妇女?
  生:一位妇女抱着小孩。
  师:把话说完整。也许会有——
  生1:也许会有一位抱着小孩子的妇女来走搭石。
  师:人们会怎么做?
  生1:会帮助她,背她走搭石。
  师:是把她背过去吗?是帮她——
  生1:帮她把孩子抱过去。
  师:谁再来说说还有什么样的人来走搭石?
  生2:还有上学的小姑娘来走搭石。看,那个小姑娘很胆小,年轻人看见了,把她抱过去。
  师:多好的年轻人哪!还有没有人走搭石?
  生3:会有带着行李的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帮助他们把行李提着,扶着他们过搭石。
  师: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家乡人的美好品质。其实会有很多很多人来走搭石,尤其会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走搭石。请同学动笔写一写。请用上“假如来走小溪边,家乡人会”这样的句式写上一两句就可以了。
  (生动笔写。师巡视,并提醒:写完的同学读一读,把句子写完整)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没写完的也没关系,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假如有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走搭石,人们总会伏下身子背他过去。
  师:还有吗?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就交流到这儿。
  五、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师:同学们,这条搭石静静地躺在小溪里,它们任人踩,任人踏,默默地为大家做贡献。难道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这搭石吗?
  生:还有家乡人。
  师:对了,还有像搭石一样默默奉献的家乡人。我想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纯朴、善良的家乡人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里。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家乡人的美?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21. 搭石
                   协调有序
                         }美
                   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