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之四

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感悟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以你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完之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再说说文章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引:美——人美、象美、景美;或——小象可爱,阿玲乐于助人,曼谷美丽。
  二、我们再读课文,(生个别逐段读,)从以上三处任选其一,圈画词语,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读读,演演——好多同学都认为小象很可爱,那我们就先来说说有关小象的内容。谁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小象的“乖巧”。
    (1)抓动作,“东一掀、西一撬,很快”可以读一读,演一演。
    (2)两次对小象绝技的赞叹,(第一次,对小象绝技的赞叹,第二次,对小象善解人意、听话、机灵发出感叹。)
    (3)关于小象,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共同解决。在此对小象的聪明可爱等特性做总结。
   2、说说,议议——体会人情美。
    (1).小象如此轻松地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它的绝技真令人佩服!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这么聪明,难道这都是它的本能吗?生答。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小象拉车的神速,洗车的潇洒都是阿玲指挥的结果。阿玲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学生默读课文。
       她是怎么指挥小象的?
       抓动作,配语言:
       这无声的指挥是阿玲平日训练的结果,请你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写出来。
       “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是在了解_______。“她沉思了片刻”,是在想______,于是她“拍拍小象的长鼻子,用脸贴贴它那扇子似的大耳朵”,好象在说:“__________”,她“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好像在说:“_________”。
    (2).再次朗读作者赞叹小象的句子。感悟作者对小象的赞叹,让学生了解这也是对它的主人阿玲的称赞。面对别人的赞叹和谢意,阿玲是怎么回答的?引出对阿玲三次笑的描写。读一读,猜测一下三次笑的含义。
       她的笑就像在说话,想一想,她的笑仿佛在说什么呢?
       (进行说话训练)
      ①一笑:“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
      ②二笑:“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
      ③三笑:“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
       哪位同学还有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阿玲为什么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沉思什么?等)
    (3).引导学生领会本课以写小象为主,借小象来表现阿玲美好心灵的叙述方法。
   3.读读画画——体会景色美。
    (1)曼谷的小象乖巧、聪明,曼谷的阿玲善良、热情,曼谷的景色也非常美丽。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品读。
    (2)出示景色描写句子。引导学生欣赏曼谷近郊景色之美。
     (1)“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2)“从(桔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3)“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
     (4)“……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3) 投影去掉括号里色彩描写部分,进行对比,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当然是不去掉句子中的色彩部分描写的写法好。加上这些色彩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具体。
    (4) 读一读以上四句话,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4.创设情境:学生闭上眼睛,配上音乐,铃声由远到近地叙述:在我们的汽车陷进泥坑万分焦急的时候,从橘红色的晨雾中走来一位穿着漂亮的泰国妇女,她笑眯眯地指挥小象拉车,在金色的晨雾中又潇洒的指挥小象洗车,然后,(铃声由近到远)她缓缓地走进紫微微的晨雾中。
    (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作者就是要通过美的景赞扬美的人、美的情,使这个动作故事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使我们更加知道泰国的曼谷不光有美丽的风光,乖巧的小象,更有象阿玲一样心灵美好的人们。)
   5.升华主题:
    其实,阿玲仅仅是泰国人民中的一个代表,请你以文章中司机的身份说一说对泰国人民的印象。说说你眼中的曼谷是个怎样的城市?
  三、请你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