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二

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