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之七

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2.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