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策略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2组教材中的第3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预习成果,引发学生质疑

1.回顾上节课内容。

还记得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吗?

板书:蟋蟀的出名、住宅的特点、建造的过程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质疑:大家有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2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哪个自然段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随遇而安”?

出示教学课件:

预设1: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教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2:

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教师追问: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3:

学生能关注到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教师引导:蟋蟀选址时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

学生能从第二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分析,当有学生说到“慎重”一词时,板书:慎重。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