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教学设计之三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会写“佣、嘀、咕、弃、舱、承、允、添、嗓、残、酷、谋,12 个生字,积累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课文主题的关系。
   3 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能结合实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激情:每个人的父母各不一样,但他们心中都有着对儿女们浓浓的爱。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2 你了解自己父母的心吗?
    (板书课题:父母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笔下的父母又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学习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 l )认读生字词。女佣嘀咕抛弃舱房继承允许添麻烦嗓音残酷谋生
    ( 2 )指导读准字音。“承,,是翘舌音,“舱、嗓,,是平舌音,“佣、舱、承、嗓,,是后鼻音,“允、添、残”是前鼻音。
    ( 3 )指导难写的字。“承,,的中间是“了”字加三横;“添”字的右下方不是“小”。
   4 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词义。
    ( 1 )孩子们个个聪明可爱,
    ( 2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是他们的衣裳却污溃斑斑。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故事的内容吗?
   3 思考:那对穷夫妇送来送去,送过几次?什么时候送的?送的是谁?送出去,要回来,这中间的理由是什么?请大家边看书边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 听写部分词语。
    2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研读语句,感悟深化
   1 模拟情境,启发情感
    ( 1 )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 当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孩子父亲心里想的是什么?
      ①高兴:有一个孩子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以减轻一点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求之不得”。
      ②犹豫:送还是不送。这种心理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商量”。指导朗读:高兴而又犹像不决。
    ( 2 )送走长子时。
       当夫妻俩送走大儿子后,他们是怎样离开舱房的?(流着眼泪)此时,他们的心里又有怎样的想法?指导朗读:不舍。
    ( 3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将长子要回来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决定了将孩子送人,这样的理由站得住脚吗?从这样的理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孩子的不舍)指导朗读:不舍。
    ( 4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第三次母亲决定用三岁的女儿换走二儿子,这次的理由是二儿子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奶奶。难道只有二儿子像奶奶吗?看来这个理由也是一个借口,这仍然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舍。此时母亲的话该怎样读?(难为情、不舍)
    ( 5 )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
       他们都想到了: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当夫人问了好儿遍,父亲才说话。(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指导朗读。
   2 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 l )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 2 )指导朗读课文第4 自然段。
    ( 3 )小组讨论: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4 在课文中,你还感受到谁的爱?(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枫桥夜泊》里的寒山寺     下一篇: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