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后随想

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
   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提出概括事例的要求后,发现学生没有反应,随即补充:这个问题是非常难的,就是我一时也难以回答,我们还是来看看课文中是如何说的吧。
     齐读第三自然段没有实施。
   10、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板书:对比、雨水)。
    (2)映示第四自然段
      雨水是怎么做的呢?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没有……也不能……
    (3)回忆自己没有做成功的一件事,看能不能也用“没有……也不能……”来说一说。
      举反面事例没有实施,这也是课前预想到的。
  三、品读启示
   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板书:启示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
   4、像这样一种说法,把一对反义词用“而不”连起来,你还能围绕“成功”这个内容举出例子吗?勤奋而不懒惰,骄傲而不谦虚
   5、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板书:只要……就……
   6、你能不能用上“只要……就……”,把这个启示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7、指名练读
     点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这个启示是深信不疑,深信不疑应该怎样读?
     4和6没有时间引导学生练习了,此时已经下课了。
     “深信不疑”未用上,因为课堂生成了更好的说法:为什么要把反义词放在一起说?生:为了对比。师: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这段话中是为了突出什么?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总结提高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看看黑板就知道了;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呢?看看黑板就知道了。从板书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我急于要结束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就想开始点拨了,就在此时,叶昊楠举手了,他的回答非常精彩:如果要模仿课文写时,可以先写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再写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用事例说明,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一些反面的事例,最后写上启示,画龙点睛。课后,许多老师对他赞不绝口,我也想到:如果在他说完时,我再说上一句:你的话也是画龙点睛,就完美了。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选择一个人,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容较为具体地复述给他听。
   2、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能模仿课文写一篇短文就更好了。
  调整:
   1、整堂课的教学应以指导感情朗读为主,后面的词句方面的练习和课后作业结合起来进行一节课的拓展练习。
   2、每个事例和自然段的朗读,增加独立朗读的机会和自主体会的机会。
  努力:
    引导课堂生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