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综合资料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如“调”,从“兴高采烈”到“无可奈何”,再到“沮丧至极”,才符合“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将“无可奈何”和“沮丧至极”位置掉换,则不符合情理。
  我的情绪由先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后来的无可奈何,到最后真是沮丧至极了。
  我的情绪由先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后来的沮丧至极,到最后真是无可奈何了。
  ③换位思考:就是将心比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阅读时把自己“放”进课文中去,想象自己是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体会文中人物。如,假设你是文中的“我”,钓到从来见都没有见过的一条大鲈鱼,内心如何?你会遵守规定放掉这条鱼吗?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4)联系生活,悟哲理,修品行。
  围绕课后1、2题进行教学。
  课后1题,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讨论,再让学生联系亲身经历或者耳闻目睹的事情拓展来谈。文中父亲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对规定(捕捞鲈鱼时间的规定)的遵守,更体现了对孩子遵守规定、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生活中这类父辈教育晚辈的事例很多,让学生畅所欲言,在鲜活的事例中受到教育,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做好话题铺垫。
  课后2题,要抓住带点的关键词,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钓鱼的启示”,说明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深远,在遇到类似违背规定、规则的诱惑、制度、道德甚至法律时,“我”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我”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事业有成的关键。
  (5)问题拓展。
  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
  2.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也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片段仿写。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或者叙事文中的景色描写片段。
  3.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唠”和“姥”是同音字,注意区分。“澄”是多音字,注意引导在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2)指导书写10个生字。
  注意生字“皎”、“绪”、“纽”和形近字的区别。
  可设计选字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分辨区别。如:
       较 胶 绞 狡 饺 佼 皎 跤
   ( )( )者  比( )  ( )猾  水( )
   ( )洁    ( )水  ( )刑  摔( )

       绪 睹 堵 赌
   打( )  耳闻目( )  情( )  ( )车

       扭 纽 忸
   枢( )  ( )打  ( )捏
  4.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公益广告。

  资料
  〔辉映〕照耀,映射。
  〔涟漪〕细小的波纹。
  〔翕动〕(嘴唇等)一张一合地动。
  〔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诱惑〕吸引,招引。
  〔抉择〕挑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