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啸大多发生在太平洋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据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海沟地带;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附近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

  在太平洋中,平均10年发生一次4级(最大涌高20米左右)地震海啸,平均每3年发生一次3级(最大涌高10米左右)地震海啸,平均每年发生一次2级(最大涌高5米左右)地震海啸,零级(最大涌高1米左右)地震海啸平均每年4次。

  综观海洋全貌及地震海啸的孕育条件,显而易见,地震海啸多发生在海沟、岛弧和年轻的褶皱带等地区。这些地区构造差异运动大,如沿智利海岸的安第斯山,日本岛弧山系高达千米以上,濒临的海沟深达万米,高差达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因为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断层倾滑的可能性大,所以人们视海沟为海啸的“潜伏所”。

  中国处于浩瀚太平洋的西部,海区辽阔,海岸线绵长曲折。

  我国海区海水一般较浅。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黄海平均深度44米,东海平均深度340米,南海平均深度1200多米。我国海区大多是浅水大陆架地带,平缓宽阔,外围又有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1960年智利大海啸,对菲律宾乃至日本这些地方都造成了灾害,但传到我国东海的吴淞一带,浪高仅15厘米~20厘米,没有形成灾害。

  因此,渤海、黄海一般不会产生地震海啸,大洋海啸对其沿岸也无影响。但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附近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是产生地震海啸的危险地段,这两个海区海水相对较深,海底摩擦力较小,发生在菲律宾海、琉球海沟的地震海啸可能传播过来,其沿岸是大洋地震海啸可能影响的地区。

  中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动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已发生的地震震源断层多为走滑型,所以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但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7.5级地震,引起了近海的70多个村庄沉陷为海,表现出垂直升降运动。1867年12月18日,发生在台湾基隆北海中的6级地震引起了海啸,说明从台湾到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

  据历史记载,我国历史上曾发生10次“海水溢”的现象,基本上都发生在长江口以南海区,其中仅1867年台湾基隆北海中地震发生的海啸造成了灾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