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设计之七

浙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用自然段归并法正确地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过的水有颜色吗?(没有),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国四川省松潘市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颜色非常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五彩池,(板书:五彩池)了解那里的奇特景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动笔划出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奇特景色。)
  2.学习生字新词。
  (1)在黑板上出示这11个生字。
  仑l*n 瑶y2o 潘p1n 亩m( 碟di7 拇m( 舀y3o 笋s(n 丘qi& 峻j)n 矗ch)
  (2)读准字音
  注意:“峻”(j)n)不读(z)n)。
  “矗”(ch))是翘舌音。
  “丘”(qi&)标调,标在u上。
  复习一下标调规则:a、o、e、i、u、标调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
  (3)记清字形。
  ①用比较法记忆“仑、瑶、潘、碟、峻”的字形。
  仑(   )瑶(   )潘(   )碟(   )峻(   )丘(   )
  仓(   )摇(   )翻(   )蝶(   )俊(   )兵(   )
  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拇”字。
  “母亲”的“母”字左边加上“扌”就是“拇指”的“拇”字。
  ③按字的间架结构记忆“矗”字。
  “矗”是品字形结构,三个“直”字合在一起就是“矗立”的“矗”字。
  ④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亩、舀、笋”三个字的字形。
  “亩”字“亠”下面是个“田”字。
  “舀”字“爫”下面是个“臼”。
  “笋”字上面是“⺮”头,下面是个“尹”字。
  (4)用查字典的方法来了解字义及词义。
  (5)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
  昆仑山:我国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境内。
  神奇:非常奇妙、奇怪。
  铺展:铺开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奇怪。
  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
  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下垂的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细腻:精细光滑。
  折射:光线或声波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第二种物质。如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方向发生改变。
  瑰丽:异常美丽。
  (6)读下列词语。
  瑶池 菜碟 险峻 折射 茂盛 丘陵 石笋 矗立 神奇 灿烂 昆仑山 腾云驾雾
  (三)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注意:在概括自然段、结构段段义的时候,不要使用疑问句式。
  (2)思考:哪几个位置相邻的自然段的意思相近,可以归并为一段?给课文分段。分段结果是: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3)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第二段:讲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三段: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说明: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是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下一阶段要进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了。所以这里只要求“想想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是归纳段落大意训练的渗透,因此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大体上能够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像归纳段意那样规范、简练。要求说出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一定要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1)小时候,奶奶给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2)奶奶讲的这个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把奶奶讲的这个神话传说,当成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
  (3)神奇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4)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教师应在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等方面加强指导。
  (五)听写下列词语。
  瑶池菜碟险峻丘陵昆仑山石笋矗立茂盛折射腾云驾雾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仑(   )碟(   )峻(   )疑(   )舀(   )架(   )
  仓(   )蝶(   )陵(   )凝(   )滔(   )驾(   )
  潘(   )遥(   )
  翻(   )摇(   )
  番(   )瑶(   )
  2.选择在本课中应读的音节。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3题中的有关问题。
  5.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理解重点词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2.按照给出的层意给第二段分层。
  第一层:写的是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第二层:写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三层:写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3.学习第一层(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五彩池水池的数量怎样?(多)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水池很多,不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