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老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学生动笔写,写毕,教师请一些同学读自己写的语句。)
  生1:叔叔,你好!我知道你缺少的东西是诚信。也许在你的眼里逃三次票不算什么,我觉得这可是一个人的品质问题。你虽然有高学历,但是,我觉得你连一个小孩都不如。
  生2:叔叔,你好!我觉得你不应该做不诚实的人,你应该像小珊迪那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生3:叔叔,你好!你认识小珊迪吗?他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应该如何把钱还给买火柴的叔叔。你连小珊迪都不如,竟逃了三次票,请你改掉这种不诚实的缺点吧。
  ……
  【教者让同学们跟那位中国留学生叔叔“对话”的设计是很具匠心的,既有机的结合课文的中心进行了人文教育,又有效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读、写、说的语文训练。】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王老师相信,小珊迪的诚实和守信一定深深地打动我们,从你们刚才的朗读中,从你们写给那位中国留学生的信中,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王老师相信,每一个人当他拥有诚信的时候,他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美好;每个人当他握住诚信的时候,那么,他所处的社会同样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的期待;这,也是我们的呼唤。
  下课!同学们再见!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的说明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这的确是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而王崧舟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却在这两者的有机统一上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例如:抓住重点词“乞求”进行品读,要求读出“乞求”的语气语调,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设计“忘不了”的完形填空,既是句子的扩展变说,又是对故事主人公小珊迪高尚品质认识上的升华;采用先写后说的形式与中国留德博士生的“对话”,更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经典教例……概言之,王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发是——只有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内涵,才能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出两者有机统一的训练方式。
  此外,这节课在学生的自主参与、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等方面也是极富特色的,很值得我们吸纳、效仿,进而创造出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情感交流 深入体验     下一篇:深入扎实的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