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设计之九

老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四、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讲故事导入嗟来之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2、板书课题:尊严
   3.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4、小组内讨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5、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二、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2、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身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另外借鉴了光盘上的“课堂录像”中一些好的做法。确实做到了胸有成竹。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感觉教师教得顺,同学悟得深。
  在教学中,因课文内容比较长,我采取扣重点句及段的方法,始终围绕一条主线,那就是哈默与逃难人相同的是什么?(急需食物)不同的是什么?(哈默用自身的劳动来换取食物)从而引导同学充沛与文本接触,在找、读、议的过程中: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对于文中的“面呈菜色”“狼吞虎咽”“惬意”均采取了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较好地让同学理解了新词。二是培养了同学朗读能力。文中的对话内容较多,我让同学画出杰克逊大叔与哈默的语言,采取同桌读、分组读、师生读等方式指导同学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三是提高了同学理解句子的能力。紧扣文中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在指导同学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同学谈谈自身的体会。有的同学说,尊严就是财富;有的说,一个人只要有尊严,就会改变自身的命运;有的甚至说,士可杀,不可辱,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失自身的尊严。听着小朋友们激情四射、铿锵有力的话语,我感到欣慰。是语言的魅力让他们从哈默的言行中感悟到一个原本很笼统得道理:做人一定得有尊严。我又乘热打铁,及时为他们补充了有关哈默胜利的业绩资料,当小朋友们听到哈默建立了石油王国,排名世界第八,成为西方点石成金的富豪时,教室里一片啧啧之声。
  通过讨论、自由表达,同学联系实际,说出了自身独特的见解。有的同学针对当今社会上肢体健全的人而在街上行讨的行为表示轻视,同哈默相比,简直毫无尊严可言;有的同学针对成果差的同学懒惰、撒谎的坏习惯提出批评和忠告,教他立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的同学针对自身作为一个班干部谈了如何做一个讲诚信、热心协助他人的有尊严的人。同学的独立见解和独特感受。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同学很轻松地体会到: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尊严更是一种高尚。尊严对一个人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人有了尊严会不时发奋努力。尊严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用劳动可以发明财富。鼓励同学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这个环节的设计,同学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了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学的品格受到了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