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太多”的老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细想来,自己教书的日子有些年头了,工作有点按部就班。于是,总以职业倦怠为由头,没有“想法”地教着,直到我遇到一个“想得太多”的老师——福鼎市民族中学教师陈赛娥。

  陈老师对我来说,是个熟悉的陌生人,未曾谋面却听过她许多与学生的故事。而讲述这些故事的是她的爱人、我的同事周老师。周老师常在课间闲聊时向我吐苦水:“我老婆又因为学生的事整夜睡不好。”每到此时,我总忍不住追问:“怎么啦?”周老师苦叹一声:“她呀,就是想得太多。”

  对周老师来说,星期天晚上绝对算得上“灾难”的不眠夜。前半夜夫妻俩各自对着电脑备课,后半夜陈老师会梳理学生上周的问题,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小李英语怎么才考个位数?小周把玻璃打碎了,我说了一句‘自己装上’,是否太武断了……”陈老师边总结记录还不忘问一句:“老公,你看我这样说,学生会不会觉得太刺耳了?”睡眼惺忪的周老师只好强制把灯熄灭。

  为什么星期天这么重要?原来,周一是陈老师规定的班级反省日。每周一早晨,陈老师会早早来到教室等学生到来。周一晨会时,她向学生谈自己对上周各方面工作的反思,尤其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批评是否得当;周一下午的班会,她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上周得失。而正是“想得太多”的老师,带出了“想得太多”的学生,师生共同反思进步,陈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在陈老师看来,“想得多”,才能做得好。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环境、新集体,有一系列的不适应。于是,学生一进校,陈老师就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小学与中学的差异,以案例故事展示中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但学生到了八年级,对这种不断提醒有点厌烦。为此,陈老师反思后提出了训话不超过10分钟的自我约束制度。到了九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陈老师又改变策略……

  如此,陈老师的口头禅就成了“你想一想”、“我想一下”,就连与儿子说话也是这样。有一次我们几个同事相约带上家属郊游,我终得以晤见“传说”中的陈老师,她脸上略显疲惫。我上前打招呼:“嗨,你好,想得太多的老师,有点憔悴哦!”陈老师愣了一下,随即嫣然一笑:“我就是会想这想那,总觉得自己不能耽误学生。”

  听了陈老师的话,我不禁陷入沉思。是啊,忙碌久了,却时常忘记多想一点究竟忙了什么,有没有价值。感谢这个“想得太多”的老师,让我能够走出倦怠期,开始有了虽然不多但足够充实的“想法”。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学生“不喜欢”我     下一篇:童心绘师